第417章合作细节
电动汽车方面的研,其实国内已经有不少了。
不过主要集中在国企身上,国有属性的车企,相对来说盈利压力要小一些,此外他们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研投入是私企不能比的。
目前全国范围内,其实已经有不少城市在试行纯电公交车了,部分城市已经交付几十辆公交车了,有的城市也正式上路载客试行了。
敢用公交车上路,不用说相对来说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这玩意儿可跟私家车不同,是公共设施,出了事那就是大事件。
有时候檀锦程都在想,郭嘉是不是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技术,然后偷偷藏起来不拿出来。
用菊花厂来举例,被封禁好几年,结果是越封越强,是不是他们早就有比较强的技术,然后才一点点的放出来,不然临时研哪里来得急。
闪驰想做电动汽车,在大的政策面补贴都没出台之前,就准备开始着手搞研了,其他企业应该也会如此吧?
跟应建人商量了一下合作的细节,主要是想让众肽帮助搭建一下汽车生产平台,新能源汽车生产平台跟燃油车生产平台不用说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油改电车型的话,技术细节上檀锦程不懂,但仅仅只是油改电的话,操作的难度应该要小很多,是不是在原有燃油车平台上进行改造檀锦程不得而知。
但与其自己去碰壁,这种有现成资源的肯定是要利用起来的,比起闪驰的造车经验,众肽哪怕再怎么拉也不是闪驰这种毛都不懂的可以相提并论的。
油改电只是初步的实验计划,檀锦程不确定能不能在燃油车生产平台上完成,如果能的话,那就再简单不过了,直接在北仓工厂就可以完成,也无需再重复建设生产线了。
油改电的车型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但做做实验,测试测试电车还有电池的性质还是足够的,想要弄电车,肯定是要在纯电平台上才行。
纯电平台如同一张白纸,可以自由挥洒,创新度还有自由度都要比油改电高出很多,新颖的电车,电池组都是被放置于底盘下方,电控系统的走线相对要合理安全很多,整体布局也要优化不少。
而传统的油改电,说得简单通俗点儿就是把油箱换成电池组,是无法做到像纯电那样的操控还有合理性的。
“行,我到时候去细致的了解一下油改电所需要的技术条件,没问题的话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应建人点了点头道。
这俩文化程度都不高,坐在办公室里真就像是闭门造车了,对于汽车的了解应建人要比檀锦程多一些理论基础,但也多不到哪里去。
小檀老板好歹多了1o几年见识,造车他屁都不懂,但什么这样那样的级工厂可是没少见,直播时代汽车厂商为了搞营销可谓是不择手段。
什么4s店漂亮小姐姐直播,汽车工厂全天直播造车过程,看得多了自然也能记住一些,这些都是这个年代的造车人所不具备的知识点。
众肽的实际管理基本都是由吴健中负责,应建人更多的是负责公司的决策层面还有资本运作。
例如收购江南汽车,跟某家公司的重大合作,这些都需要应建人这个实控人来决定,檀锦程找他谈合作是基本流程。
两个半桶水都算不上的吊子,在办公室里如同装逼一样讨论着怎么造电动汽车,说起来还津津乐道,兴趣十足,这听起来很是扯淡。
但很多时候,往往很多事业就是在这种看似扯淡的环境下诞生的,重要的不是想法有多扯淡,而是敢不敢去做。
去做了,再扯淡的想法都有可能会实现,而不去做,理论基础再扎实的想法其实都是在扯淡。
两个土老帽关起办公室聊了一个多小时,眼看到中午了,檀立华三口子在工厂参观也结束了,秘书带着三人上楼之后这两人才停了下来。
主要是锦悦在最初新鲜感之后就没什么耐心继续看下去了,闹着要找哥哥,檀立华倒是兴趣昂然,这是他第一次参观正规的汽车工厂。
男人嘛,痴迷于一切机械设备,众肽的汽车工厂有着正儿八经的汽车制造平台,为了降低成本,众肽采用的也是Byd一样的人海战术,自动化程度比较低。
但也正是这种低自动化的程度,工人们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是非常壮观的,这种热火朝天的场景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厂不具备的。
如果不考虑品控还有自动化的效率,檀锦程其实更喜欢像众肽工厂这种场景,看起来就舒服。
跟冰冷冷的机器比起来,掌握着大量实实在在工人,那种感觉才更有成就感。
檀锦程一直认为除了那种绝对高科技的项目,多人力协作都无法达到种种成就的企业之外,任何以标榜几十个人创造了几个亿几个亿的企业都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