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彻底完成也许还需要两三个月,所以可以提前布局6G其余方面了。
随着智能驾驶、云虚拟现实(Cloud
VR,cloud
virtual
reality)、智能制造等新应用业务的发展,
计算任务的卸载和分发通常要求极低的时延,以保证终端设备能做出及时的动作响应。
例如,在使用Cloud
VR业务应用时,GPU渲染计算需要在云端处理,
如果时延过大,就会给用户带来眩晕感觉,严重影响Cloud
VR的体验质量。
所以这就要求算力网络支持网络传输确定性,以保证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传输。
其中,通过确定性网络技术实现算力节点之间、终端设备与算力节点之间的“准时、准确、快速”的数据传输,
进而控制并降低端到端时延,为时间敏感网络(TSN,time-sensitivew)业务提供确定性的网络传输保障。
所以6G是一个整体的技术,虽然分成了多个技术难题,
但是只实现其中的一些技术,还是不利于推广。
这也是周易不敢全国推广无人车的原因。
要是哪里出现了一点延迟,可就出大事了。
在无人制造业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可以初步实现,但是为了更高效、更安全、更大规模的普及,
也肯定是要专研确定性网络与算力感知网络。
刘冰接到周易的电话,第一时间就带着团队来到了渝高院。
这不去快点,何时才能出成果,不出成果怎么拿奖,不拿奖怎么评选院士?
渝高院很大,两万亩的校园,很多教师公寓,刘冰教授的团队的各种后勤问题都被后勤工作人员安排好了。
此刻周易与刘冰正在办公室详谈。
刘教授此刻十分殷勤的说道:
“周教授,太赫兹通信技术主要的难题我觉得在硬件。”
周易说道:
“刘教授你继续说。”
刘冰教授说道:
“第一个就是收发架构设计方面,目前太赫兹通信系统有三类典型的收发架构,
包括基于全固态混频调制的太赫兹系统、基于直接调制的太赫兹系统和基于光电结合的太赫兹系统,
小型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太赫兹收发架构。”
周易点了点头,示意刘冰继续说,因为周易之前的一些想法也跟刘冰类似,
综合多人的看法,得出最优解肯定是最好的。
刘冰教授继续说道:
“第二个方面就是射频器件方面,
周教授您肯定也清楚,太赫兹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射频器件包括太赫兹变频电路、太赫兹混频器、太赫兹倍频器和太赫兹放大器等。
当前我所知道的太赫兹器件的工作频点和输出功率仍然难以满足低功耗、高效率、长寿命等商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