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代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从上世纪以来,
大地构造研究中的两个主流学派是“地球膨胀论”和“板块构造论”。
首先提出地球膨胀学说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林德曼和希尔根贝格。
这个学说认为原始地球有一个封闭的硅铝圈,因地球内部膨胀而导致破裂、离散,形成分离的大陆。
从地幔涌出的物质充填在离散的大陆之间,成为洋盆并不断扩大。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球的表层可以分成若干板块。地幔对流使海底扩散,形成大洋中脊。
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涌出,产生新的洋壳,推动板块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地球表面漂移,
直到海沟处俯冲到地幔中而消亡。新生洋壳在空间上被俯冲板块补偿,地球的体积保持不变。
板块构造是目前全球大地构造研究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学派,
在研究岩石圈构造,海底扩张,岩浆活动,造山作用,
地震活动以及成矿作用等各个方面都曾取得巨大成就。
板块构造诞生以来,地球膨胀论逐渐淡出视线,但研究始终在继续,
它与板块构造学说像在两个相邻跑道上奔跑的对手,成为全球大地构造学研究中的两朵奇葩,绽放争艳。
周易仔细深入发现,两个学说都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的软肋,
就是都未能解决推动板块运动或推动地球膨胀的原动力是什么的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周易似乎要找到了答案。
很可能就是暗能量驱动水蓝星的演变。
地球内暗能量对地球演化的主要效应是使地球膨胀。地球的膨胀引发了其他地质作用和效应,随后就可以解释许多地球的动力学问题。
周易嘴上一个人说道:
“经典的膨胀论没有将地球膨胀的原动力与暗能量挂钩。”
“暗能量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地球膨胀论结合可以使地球膨胀论成为完整的地球动力学理论,原来国外已经有人在研究了,
丑国那边人才还真是多,什么样的都有,不过国内也有,好像还比他们更为先进。
国内布局也挺深远的,都便宜我了,嘿嘿。”
周易办公室的学生早就懵逼了。
不是,自己的导师咋就又从物理转向了一门被判了死刑的学科呢。
这个地球动力学还能继续研究?
师父你可别想不开啊。
六个徒弟担心的看着周易。
郑刻羽还是胆子比较大,小声说道:
“周老师,您最近在研究什么方向?”
周易看了一眼几个学生,扯了扯衣领,淡淡道:
“最近不是要给CEPC选址吗,渝州那边位置不是很理想,所以我在研究一下地球动力学,以预测后面地震发生的时间、频率以及地震的强度。
为后面科研做准备,也好说服上层与邱老先生、杨老先生。”
郑刻羽对于学术界的基本知识还是挺了解的,毕竟他要写一本周易的传记,
狠狠的恶补了一下各科学科的常识,所以问道:
“周老师,地球动力学不是已经凉了吗?这还能死灰复燃,还是你准备把它带起来?”
周易一脸正色道:
“什么凉不凉的,人家发展得好好的,跟天体物理息息相关,也与暗能量暗物质息息相关,是一门比较有前景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