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终是有所长进。”贾诩的目光中透出一丝欣慰,他凝视着少帝刘辩,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些年来,他亲眼见证了刘辩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面对困境的年轻人。尽管刘辩的进步并不算惊人,但对于一个曾经在风雨飘摇中挣扎的少年来说,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成长了。贾诩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赞许,仿佛在无声地肯定刘辩的努力与坚持。“只是先生,辩有一事不明,望请先生解答。”刘辩听到贾诩的评价后,原本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等待着贾诩的进一步指点。他的内心深处却依旧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毕竟,贾诩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蕴含着深意,而刘辩深知自己尚未完全理解这位智者的意图。他小心翼翼地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似乎在等待着贾诩的回应。贾诩听到刘辩的提问后,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双手负在背后,缓缓抬头望向那片漆黑的夜幕。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某种无形的存在,又像是在等待着某种时机的到来。夜色如墨,笼罩着大地,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贾诩的神情显得格外沉静,仿佛与这片夜色融为一体,令人难以捉摸。刘辩站在贾诩身后,心中却愈发不安。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内心开始滋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种恐惧并非来自外界的危险,而是源于对未知的焦虑。尽管刘辩已经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承受能力远超同龄人,但此刻的他依旧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他强忍着心中的恐惧,努力保持着镇定,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等待着贾诩的回应。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贾诩终于有了动作。他背对着刘辩,轻轻颔首,语气平静而淡然:“汝但说无妨。”随着贾诩的话音落下,刘辩的心中顿时涌起一抹喜色。他不再有丝毫的迟疑,立刻开口询问道:“先生既已知晓乌程侯孙坚会生出异心,为何还要带着辩前往宛城见叔弼先生?”这个问题在刘辩心中已经盘旋了许久。自从他见到孙坚的那一刻起,这个疑问便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在他看来,贾诩明明已经预料到孙坚可能会背叛,却依然选择带他前往宛城,这无疑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他当时没有出现在宛城,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刘辩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困惑与不解,仿佛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贾诩听到刘辩的提问后,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道精光。他的目光依旧平静,但那抹精光却透露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智慧。刘辩的问题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又似乎超出了他的预想。贾诩缓缓转身,目光再次落在刘辩身上。他的眼神深邃而幽暗,仿佛夜幕般笼罩着天地,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良久之后,贾诩的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汝以为这天下如何?”刘辩听到这个问题,顿时愣住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仿佛被这个问题彻底难住。他低下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学生不知。”就在这一刹那间,刘辩的回应宛如风中残烛一般,显得如此微弱且苍白无力。他那迷茫无助的眼神,似乎诉说着内心深处无尽的悔恨和自责。倘若时光能够倒流,让他早些领悟到那些至关重要的道理,那么也许一切的结局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命运却总是:()三国:乱世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