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薛虯尚且不知自己的计划能如此顺利,将事情安排下去后,他便从书架的上层拿下两个匣子,叫锦书分别给薛母和宝钗送去。
锦书先到薛母处,薛母已经去掉簪环、换上寝衣,只待收拾停妥便要歇息,听到小丫头说锦书来了,连忙让人请她进来:“这么晚过来,可是虯儿有事?”
“大爷无事,只是让奴婢送东西过来。”锦书行了礼,将其中一个匣子奉上。
薛母疑惑地打开,便见里头是一套头面。样式并不复杂,但是配色十分别致。主体是打磨得圆润通透的黄翡,其间以小些的绿翡点缀,黄翡的温润柔和与绿翡的鲜艳夺目交相辉映,令这套头面既鲜亮又雅正。
更妙的是,宝石四周镶嵌的不是常见的金银,而是另外一种宝石。
薛母叫人取来眼镜,戴上细看片刻:“是金刚石!”
薛家也做珠宝生意,故而对金刚石并不陌生。
因金刚石质地坚硬,常被用做切割玉石的工具。近些年也有人用金刚石做首饰,不过并不常见。不想薛虯用它作为点缀,令原本就珠光宝气的头面更加光彩夺目,若是到了日头底下,必定更加好看!
锦书笑眯眯道:“大爷说郑家送来的头面不好,配不上太太的气度,倒是这套正合适。”
“净胡说!人家送来的也是极好的,哪里就配不上我了?”
虽然这么说,薛母脸上却满是笑意。儿子孝顺,做母亲的哪有不高兴的?更何况这套头面的确极美,薛母十分喜欢。
她叫人把东西收起来,打算过年的时候再戴。锦书告退:“奴婢还要往姑娘那边去。”
“去吧!”薛母闻言更加高兴,厚赏了锦书,让她出去了。
锦书捧着另一只匣子到了宝钗住处,宝钗还未曾歇息,正在灯下看书。锦书将在薛母处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打开匣子给宝钗看。
《红楼梦》原著里说宝钗不爱花儿粉儿,其实不然。女孩子没有不爱美的,宝钗也不能免俗,她只是不爱富贵繁复,偏爱素雅的打扮罢了。
薛虯给宝钗的便是一套珍珠头面,珍珠并不很大,但是圆润细腻,更难得的是泛着淡淡粉红之色,雅致中不乏少女的柔媚活泼。
宝钗果然很喜欢,笑问道:“这成色的珍珠可不好找,哥哥从何处寻来的?”
“是从几个洋人手里买的,统共就这么些,全给姑娘制成头面了。”锦书回话道。
宝钗拿起项链细看,见设计独特、做工精致,便问:“家里又来好银匠了吗?”
这个锦书也不知道,宝钗也没有追问。
却不知此物虽为银匠所制,图纸却来自于薛虯。
在他的那个梦里,他也是出身百年世家,自小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父母对他没多少感情,但是要求十分严格,豪门继承人需要的技能必须会,非必需的技能也要会,薛虯没有直接学设计,但是学过绘画和珠宝鉴赏,画几套首饰出来并不难。
他用了几日功夫,将后世的一些巧思与大庆审美相结合,又找大匠加以润色,做成了这么几套头面。
这两套专为薛母和宝钗所制,另有几套却是打算送去银楼售卖的。
薛家也有银楼,只是不比专研此道的郑家红火。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薛虯已经点了两把,这便是第三把。
一来,若能把不温不火的银楼盘活,底下人和金陵百姓会对他更有信心。二来,也是对郑家无礼的一点小小回报。
郑家银楼之所以受欢迎,不外是养着几个好银匠,总有新鲜款式的缘故。但这时候首饰发展已至瓶颈,再怎么琢磨都差别不大,哪里比得上薛虯站在巨人肩膀上,来自数百年后的样式?
薛虯本来没打算用这个法子,薛家产业颇多,能烧这把火的地方多的是,但郑家不给薛虯体面,也就不能怪薛虯不给他们体面了。
次日,薛家银楼推出新的款式,很快引起骚动。而薛虯和宝钗则带着厚礼,登上了去孙府的马车。
孙家收了拜帖,早就做好了准备,薛虯和宝钗一到,就被引到孙老的住处。
孙老已经年近八十,然而看起来不过六十来岁,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夫人早逝,儿子在京都做御医,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孙子生活,不过他沉迷医术,倒不觉得日子难熬。
见到二人进来,他先捋着胡须上下打量薛虯片刻:“气色比数月前更好了,过来我给你把把脉。”
薛虯依言坐下,伸出手让孙老把脉。
孙老凝神细听,片刻后收回手,目中满是赞叹与恍惚:“一丝病灶也无,那灵应观果真如此神异!”
他其实不大相信,相比于神鬼妖魔,他宁愿相信是观主偷偷给薛虯用了药。只是若果真有此神药,灵应观没必要藏着掖着,孙老将灵应观的丸药研究了遍,也没发现哪一味有如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