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oo章啃老2o
王表哥夫妻这次买的房子更远更便宜了。
本来以他们买的地段,他们手上这些钱,差不多能全款购买的。
但考虑到钱全拿去买房子了,手头没钱,孩子大了,花钱多了,自己夫妻也要花钱生活——过惯了出入有名牌的日子,现在工资少了,过不了那样的日子就接受不了,主要是怕衣着打扮差了会被人笑——两人还是没将钱全拿去买房子,而是一部分还是贷款。
当然了,因为现在工资收入较少,所以两人贷的较少,免得贷的较多,到时一个月工资不够还,还要从多出来的钱中还贷,那再加上生活开支,手上的钱可不禁花。
其实他们也知道,他们现在这样干,迟早有一天还要卖房子,去更便宜的地方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收入,不够他们的开支,既然收不抵支,将来手头的钱花完了,可不是要将现在的房子卖了,去更便宜的地方买,要不然没钱用啊。
而事实上,他们要不改变一下生活习惯,一直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个情况迟早会到来,而且会在退休后变得加剧,到时指不定哪天,哪怕在都最便宜的地方,也买不起房子了,要回老家了。
说起来,他们在都工作多年,结果现在的财产,根本没怎么增长,还是王大舅给他们的那些。
之所以赚了那么多钱,财产竟然没增长,是因为,一些钱被房贷利息吃掉了,还有一些是被他们自己花掉了——他们的吃喝玩乐都很奢靡。
其实他们年轻时赚的不少,但大多就是这样花掉了。
不过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只要不占安然的便宜,安然也不会管他们能不能存得下来钱,毕竟别人的事,关她毛事。
估计是王大舅也没想过,他天天吹他儿子在都多风光,赚的钱有多少多少,其实他儿子自大学毕业二十年来,根本没赚到钱吧,毕竟王大舅当初给了他四百万,后来儿子夫妻失业,他还添过不少钱,那么多钱,要是没给王表哥买房子,而是存起来了,光是利息,攒下来,也比王表哥现在的财产多了。
而因王表哥夫妻向王大舅隐瞒了情况,所以王大舅并不知道这个事,虽知道儿子换了房子,但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因为自上次王表哥找王大舅“借”钱,王大舅没“借”后,王表哥跟王大舅之间的关系就有点僵,都没怎么接他们去都玩了,这样王大舅哪知道儿子小区房价的具体情况呢。
王大舅要知道儿子这些年在都其实一分钱没赚,甚至还亏了,不知道做何感想,还会不会觉得该在都买房子。
不过估计他还是觉得,该在都买房子吧,毕竟在都买房子,不管亏不亏吧,反正名声好听,有些人就是想要个好名声,不在乎钱,因为对他们来说,面子最重要。
在王表哥那边又辛苦换房子的时候,这边安然的孩子不小了,唐父唐母惊讶地现,他们的孙女并不像他们夫妻和女儿内向的性格,相当地活泼,不敢说十分社牛吧,反正肯定是家里最社牛的。
他们将这归功于那颗精子带来的好基因,高兴不已,毕竟他们不想孙女,跟女儿一样社恐——倒不是他们不喜欢女儿这样,而是怕孙女像女儿这样,将来压力大。
现在孙女是个社牛,将来就不用担心她像女儿那样,害怕社会上的一切了,这自然是好事。而不少亲戚,看安然的孩子这样社牛,要不是亲眼看孩子是安然生出来的,只怕都是要嘀咕,这孩子是不是安然生的,是不是安然在哪儿领养的了。
只是看孩子长的像安然,再加上亲眼看安然生的,所以他们也说不出这孩子是安然捡的话。
虽然因为这些,不会嘀咕孩子是安然捡来的,但还是会嘀咕,唐家运气好,接连两代都是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甚至安然比她父母更严重,他们本觉得,唐家要到头了,就唐安然这性格,肯定没法嫁人,到时连个孩子都没有,唐家就要这样没了。
没想到,唐安然竟然能想到单身生育,然后孩子竟然这样社牛,唐家不会没了,自然会嘀咕。
要知道,这些亲戚朋友中,不乏有心思叵测的,家里没钱用,垂涎唐家的钱财,有些人也曾想着,唐安然那性格,不会有孩子,将来唐家人全没了,唐家攒的那么多钱,就能落到他们手中了。
虽然不可能他们一家得,但,就算几家分,唐家钱不少,他们也能分不少的,到时就能好好补贴一下他们家的窘境了。
现在安然有孩子了,性格还这样好,显然,唐家的钱,跟他们没关系了,这让他们中不少人不由有些遗憾,自然会嘀咕几句。
要不怎么说,古代吃绝户盛行呢,因为人都是想占便宜的,巴不得别人家没了人,然后财产成他们家的了。
事实上,在原身世界,这些人差不多是成功了的——如果唐父唐母在原身死后,没立遗嘱,说将财产捐给国家,最后他们死了,这些财产,就是他们兄弟姐妹的。
而依唐父唐母的性格,极有可能不会立这样的遗嘱,所以安然才说,这些人吃绝户,是差不多成功了的。
一想到那些人嘲笑,导致原身死了,最后原身家的财产,还落到了他们手中,安然就替原身觉得憋屈,所以这会儿看各家困难,才会觉得痛快。
6◇9◇书◇吧
这一世,他们过的困难,是得不到唐家的钱补贴一把了。
而就他们各家的情况,只怕会在相当长时间,都会困难的,除非他们各家的孙辈有出息,要不然很难翻身。
而从目前来看,各家的孙辈不知道出社会怎么样,但起码在学习方面,成绩都不太理想,不少可能连大学都考不上,所以各家,只怕连孙辈都难翻身,甚至不如他们的祖辈,起码祖父祖母辈,大多数人都是有铁饭碗,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收入不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