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净澄无奈地摇摇头,之前她爹特意给她娘寻了一个苏州的厨子来府里做菜,她娘的反应都没这么大。
虽然乌夫人只有一个女儿,但她在乌府的形势也没她想象的那么可怕,无助。
大房的那些庶子庶女加起来都没乌净澄一个人得乌家大爷看中,对那些孩子平日里也都是说要敬重这个嫡姐。
加上在族学学的又好,底下的弟弟妹妹对这个姐姐只有打怵的份。
之前乌父还说要把一个庶子放在乌夫人膝下养着,从小抱过来,和亲生子也没什么区别,但她不愿意。
拖到乌净澄十岁,硬是不愿意养一个庶子。
乌净澄早熟,早在七八岁的时候就问过她娘,为什么不领一个回正院养着。
那个也不用每天都担心没有一个男孩傍身该怎么办。
乌夫人也没瞒着女儿,“我又不是那种心狠手辣的,说是带一个孩子回来,可没那么简单。后院里还有一个生母在那看着。”
“万一隔三差五说要看看孩子,也不能不让,不然还得被人说心肠冷。就算是长大了,日后生恩养恩,该怎么分的清,有亲娘在,可看不上我这个嫡母,免得心里还嘀咕。”
最后几句是附在乌净澄耳边讲的,“养一个孩子可没那么简单,到时候结婚生子,用的也是我的嫁妆给他添光,为了养一个不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孩子,不值当。”
“哪些孩子,我也没看出来哪个以后会有出息,这就是赔本的买卖,左右不管是是哪个继承了大房这一脉,我这个嫡母也不能怠慢了去,还是稳稳当当的老佛爷。”
“我的嫁妆是以后要留给你做底气的,那些庶子庶女我可管不了这么多,得看你父亲,能挣多少给他们就给他们,我也不是可刻薄的嫡母。”
还有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乌夫人做不来养小妾孩子的事,但对乌净澄这份爱护是真的,就这一个孩子,是全心全意在爱护。
在乌家大房当中,乌净澄的地位还是可以的,但现在乌家还没分家,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自然也没有小家那么自在,摩擦也是有的。
同辈的姐姐妹妹更不少,分几朵珠花都能闹起来。
这么多姐姐妹妹,偏偏就她一个人得祖父看中,怎么能不让人起妒意。
用完晚膳之后,齐姣除了还礼,还送了几盒点心让乌夫人带回去。
乌夫人走的时候,已经是彻底把明贵妃当作是自己好友,还说下次再递牌子进宫。齐姣自然是应了。
在京城,她也没几个密友,好不容易能找到一个聊的来的,也是一件幸事。
通过今天的交谈,倒是能看出来,这乌夫人不是心思深沉的人,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单纯,又或者是看的透。
当然,是在诗歌词赋这上面,如果以后没什么差错,作为既嫡又长的大房,以后应当是他们这一脉继承乌府。
也当了这么久的大房夫人,乌夫人为人处世也不差,心计也是有的。
乌夫人娘家在苏州,苏州本来就是文风盛行之地,娘家也是书香门第,女子也是要读书的,吟诗作对极好,一手簪花小楷写的很漂亮。
在读书这方面可不差,交谈中也可以发现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
但文人多愁善感的部分也没避免掉。
和她之前见到的汪夫人是两个极端。
汪夫人因着汪子锐的事,也送了几次谢礼来华阳宫,也都是皇后进行转交,两人也没有具体的接触。
汪家虽然出了个皇后,但也不敢太张扬,就怕连累了小姑子。
别家不知道,她家的这个小姑子可是帮了她不少,连孩子都多亏她看顾,家里也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要是仔细算起来,一家子都欠她的。
所以汪夫人也没说时常递牌子,都是估摸着日子差不多才进一趟宫。
要紧事也不多,但两人说说体己话,也开心。
之前在毓庆宫这种机会不多,如今也该多走动走动。
那日,皇后就和自家大嫂提道:“老是送礼不见人,也不是个事,况且,皇上估计也乐意见汪家和贵妃亲近。”
“没什么好避讳的。”
汪夫人回道:“皇上是摆在明面上做的事,这么说的话,也确实该见上一面。”
“大嫂等会就过去华阳宫见见贵妃,我派人和贵妃说说。”
汪夫人应了一声,她对这明贵妃确实是好奇,不说别的,就从皇后嘴里,就听了贵妃不少好话。
对她这个皇后很敬重,为她分忧解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