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是本地生产,通过其他手段威慑恐吓生产国,甚至可以从海上禁运。
无论如何,效果都要比铁穹换铁皮划来一些。
几分钟后。
伯恩斯坦出现在了任务室,缴获的武器图片也增强放大,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一位武器情报专家立刻开始分析。
“从形态上看,这种建议装备是具备一定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
“尤其是他们在后部加装的稳定尾翼,颇有几分制式武器的样子。”
“另外,战斗部好像也强化过了,殉爆的几率会变小。”
“但……”
伯恩斯坦敏锐的察觉到这位专家似乎是抓到了线索:“什么?”
6◇9◇书◇吧
“但很奇怪,他这个火箭弹的口径,很不寻常。”
“细说。”
武器专家拿出多幅照片:“情报上说,所有缴获的装备口径都是114mm。”
“这就很奇怪了。”
“火箭炮的口径有很多种。”
“小到88、1o7、122,大到22o、3oo之类的,数字都是统一的。”
“114mm这个口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个角度伯恩斯坦之前到没有注意过。
无论是子弹、炮弹还是火箭弹。
只要是战斗部,口径基本都是制式的。
就像螺丝钉一样,标准都是通用的。
因为这牵扯到适配性。
单独弄出一个奇葩数值,不是不可以,但后续使用的方便程度会大大减少。
同样一枚俄制1o7炮,在全世界范围内能找到好几十种可以适配的射部。
但眼前这个114的口径就只能用一种射装备。
另外从生产层面上说。
无论这枚战斗部产自哪里,它肯定是兵工厂出来的。
只要是兵工厂的生产线,模具机床肯定也是统一标准。
抵抗之弧向来都是俄制装备的忠实用户,军工体系的数值也几乎都是照着老毛子的路子来的。
所以他们为什么单独设计出这么奇葩的口径?
不是1o7,也不是122,为什么偏偏是114?
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一个年轻人突然开口:“主管,弹体侧面是不是有符号?”
情报提供的图片分辨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