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一一看,竟然是夏林涛,心里顿时高兴,这个二哥真好,把得力干将都派来了,大哥回来,他可得好好劝劝大哥,得对二哥好点才行。
蒋小一不会骑马,夏林涛是架了马车来的。
京城离祥柳镇不算太远,半个多时辰就到了,这还是走官道绕了些,平常渔民来卖货,那都是走的小道,小道要爬山,但近些,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了。
一到祥柳镇蒋小一就往码头走。
这边右侧码头是来往船只停靠,这些船只寻常是运客运货,离得稍远的左侧,则是渔民们的码头。
渔民们的船只不能停在右侧,因为海货味道大,来往客人不乏富贵,熏着、脏着了人都不好。
这会儿大概是刚出海回来,左侧码头这边停了好些小渔船,渔民们正陆陆续续往岸上搬货。
独自出海风险太大,而且下网收网不是仅凭一人之力即可,因此渔民寻常都是扎帮结队,二十来个汉子组成一伙。
蒋小一站一旁看了会儿,大概是丰收,渔民们打捞的海货倒是挺多,鱼、虾、蟹应有尽有,有的已经被分装在桶里,有的大概是怕先头打捞上来的海货死了不新鲜,赶着回来,好些海货还搁网里没有分练。
妇人夫郎们早在岸边等着了,渔船一停,大家拿了桶就上去忙。
渔网打开。
鲫鱼放一桶,虾放一桶,网里什么海货都有,在祥柳镇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任何一只鱼能活着走出祥柳镇。
就是鳄鱼来了,都得留下两颗牙齿。
是典型的雁过拔毛兽走留皮。
第343章
春天暖和了,海水里的浮游生物暴增,这个季节的海货是海鲜蟹肥,好打捞得很。
可再好打捞,祥柳镇的渔民还是异常贫穷。
路上蒋小一问过,因为他之前就发现了,卖海货的渔民大多穿的都很破旧,照理说离京这般近,祥柳镇的百姓条件应该都挺好。
还是夏林涛说了一嘴。
祥柳镇的大多渔民,其实都是以前逃难来的难民,后头朝廷是安抚了,近的难民被遣回去,可有些难民却是回不去的。
一路奔波到京城,已是去了大半条命,怎么回去?
要是遭了雪灾,雪化了,开春回去,田屋都还在,还能继续过日子,难民们也都懂,因此逃难的时候绝不会跑太远,寻常就是跑本州洲城讨点吃的,大老远跑到京城的,多是田屋都被毁,回不去的。
这帮人被安置在祥柳镇,可祥柳镇里头的百姓大多都是开铺子做些生意过活,镇外的田地、山头原本就那么多,要是有人再来分食,村民们肯定不愿,而且也没那么多田地。
周初落刚登基那会儿,让这帮难民搁祥柳镇做了渔民,如此也算有了糊口的门路,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