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坤大声呵斥:“这个问题,你居然还要问我?”“是不是上个月的朝会,光顾着吃肉,忘了我说的话?”“我一再三令五申,只要打下土地,经过王庭核查确有其事,先派兵驻扎,再因劳分配军功。”“如有妄报者,罚放牧三年!”独孤哈尔老脸一红,扭捏着坐了下来。“我让你坐下了吗?”腾地一声,独孤哈尔马上立正。“由于你上朝不听讲,罚你一月早朝无膳食。”话音刚落,顿时哄堂大笑。“不要啊,单于。”独孤哈尔哭丧着脸,这可太煎熬了。大家都在吃,然后他在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不仅是生理上的难受,心理上更加难受。“哈哈哈,哈尔,你就不要狡辩了,乖乖领赏吧。”独孤哈尔瞪了眼独孤叶尔。“单于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你就乖乖认罚吧。”真丁丁也大笑道。王宫侍女立刻上来,将地面上的残渣打扫干净。平均每天早朝,都要消耗3-5个陶碗。单于朝会摔碗,已经是常态了。“下一个。”扶苏是一口都吃不下啊,他实在无法适应这样的早朝环境。他在半年前,被嬴政允许临朝听政,就坐在王座的侧面小凳子上,成为了大秦朝堂上唯二能坐的人。不过,天勍朝会氛围非常轻松,大臣们能畅所欲言。这个场面,扶苏在秦朝从来没有见过。而宋坤,看似话不多,实际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关键。大臣们提出来的问题,他当场就给予肯定的答复,并且不允许反驳。扶苏和两个小表弟坐在一起,他看着表弟们吃得津津有味。“表兄,你不饿吗?”“呃——有点。”“那就吃啊,别客气,就当是自己家一样。”扶苏有些纠结的拿起一块大羊腿,浅尝辄止不了一点。“嗯,真香。”朝会结束后,宋坤宣布。“今日团建,打雪仗。可自带家属,日中时刻,集中伊吾北门。”“好耶!单于万岁!”底下一阵欢呼声。团建活动,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不定时举办一次。完全看单于的心情。大臣们之所以会那么兴奋,是因为,团建活动的奖励非常诱人。不仅有免罚卡,还有“(政绩)修补券”、“(上班)补签卡”等等。宋坤对大臣们的管理比较宽松,他认为,能做事就行,那些浮于表面的形象工程,能省就省。当然,哪怕有“补签卡”这种神器,大臣们也是不敢轻易迟到旷工的。因为罚得太狠,一旦考勤不及格,下个月的俸禄就没了。是的,一分钱都没有。若是年终考核,政绩不达标的话,爵位将会被降级。一个大臣的政绩考核,不仅有个人的,还包括团队kpi。一旦降级,再想上岸那就难上加难了。不过,目前还没有人因为考核不达标而被降职。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得到满分考核的成绩。不够满分怎么办?那就扣绩效了呗。夏勍每个官吏的俸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组成,总有一部分强迫症,想要力争完美,能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扶苏在天勍早朝连续待了两周,他渐渐的开始接受这种玩法,能融入其中。他发现,二舅的治国方式很符合他的口味。由于扶苏第二任夫子是蒙文,主张“无为而治”。前面的谈话之中,宋坤其实是理解错误的。扶苏的思想行为上,体现出来的仁义,并不是儒家的仁义,更像是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与墨家同样宣传“仁义”思想,最大的区别在于,儒家的仁,加上了等级制度,不同阶层有不同的爱人权利。而墨家,则是打破了等级观念,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墨子有言:“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墨家学派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自卫战争。《非攻下》有言:“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当然,墨子这种思想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他正身处于战乱时代,各国征伐不止,百姓苦不堪言。因为,他并不反对主动战争,认为武王伐纣,“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其中牵扯到一个“义”字,就有些微妙了。如果他生活在秦朝时期,会不会视外邦骚扰为不义,主张出兵讨伐征服呢?正因为墨子心怀天下,他代表着底层阶级的正义,替他们发声。又认为先进的武器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以潜心研究武器,并有惊人的成就。随着时代发展,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不受统治阶级的欢迎。,!墨家子弟也渐渐的不再声张,而是继承了墨子的研究精神,活跃在科技领域。百家思想,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不同的人,对各种思想会有不同的解读。淳于越就属于那种很有想法的人。他套了个儒家的皮,却在宣扬墨家的“兼爱非攻”理念,或者又夹杂了其他思想,将所谓的“仁义”,解释成他所理解的极端仁义思想。“兼爱非攻”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不适合帝皇。扶苏在错误的时间里,遇见了错误的人。如今,宋坤就是要纠正他的这种思想。打雪仗活动中,扶苏比较矜持,他仅仅是坐在一旁,笑着看其他人在玩耍。并不是他不想参与其中,而是不感兴趣。可能由于年少时期的经历,让他有些早熟。宋坤走过来,坐在扶苏的身边。“怎么不过去一起玩呀?”“累了。”扶苏笑了笑,给自己随便找了个理由。宋坤没有戳穿他的谎言,而是主动问道。“你知道,一个男孩,如何成长为一个男人吗?”“???”扶苏疑惑不解的看着他。“扶苏,你如今几岁了?”“十三。”“那快了,你的父皇常在信里,与我讨论你的事情。”扶苏心头一紧,问道:“父皇,他在信里说了什么?”“他说啊,感觉你还没有长大。”“是吗?”“我问你,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你清楚自己要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吗?”扶苏想了一会儿后,回答道:“自然是清楚的,我是秦始皇的长子,当以壮大秦朝为己任,当以知人善任为品德,当以雄才大略为目标,当以不拘小节为胸怀”“我也一直在学习这些美好的品德,在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皇。”宋坤笑了:“你就那么肯定,未来秦朝的继承者,就是你吗?”这个疑问句,让扶苏愣了下。“二舅,我可是太子呀,天下还有谁比我有资格继承大统?”“谁知道呢?万一,你有一个兄弟,给你发了个诏书,说他拿到了传国玉玺,他就是最正统的秦二世,然后让你去死。”宋坤认真的看着扶苏,问道:“你会乖乖听话,去自尽吗?”“我”“呐呐呐,你看,你如此表现,让你父皇如何安心能将天下大统继承于你?”宋坤非常失望的摇摇头,不去看他:“难道,你就不会第一时间,质疑那道旨意的合法性吗?”扶苏若有所思的低下头,他在思考。“你只需要知道一点,你的父皇,对你的期望,很大,很大。不仅仅是因为,你是他的长子,更是他在沼泽中挣扎时,唯一的曙光。”俗话说,一个男孩,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会一夜成熟。这就是男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当年,扶苏的出生,或许是嬴政与吕不韦势力斗争的动力来源。因为,嬴政的人生角色,一夜之间,从男孩转变成为了父亲。从今以后,他不再是孤家寡人,在他的背后,有他穷尽一生,也要守护的人。可想而知,扶苏在嬴政的心理地位,有多么重要。哪怕那一天,父子争吵,嬴政也没有责怪他,只是默默地,将其绑起来送到北方。说实话,嬴政对扶苏,确实很失望,但始终是他的孩子呀,是他的第一个子嗣。既然他教不了,那就只好丢给舅舅去教育了。无论如何,出发点始终是好的。见扶苏沉默不语,宋坤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你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等你回国以后,不出意外,你的父皇会给你物色妃子。”“男人成长,始于家庭。你不再是一个人,在你的身后,还有你的家人。”“从那时起,你不再是一个人,你的身后有你的妻儿,你会拼尽一切去守护他们。”“或许,你会怨恨你的父皇,怨恨他为何要欺骗你?为何要执着事业,疏于家庭?为何要对你如此苛刻?”“我想,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或许你就能深切理解,你父皇为你做的这一切。”“你为何不想一想?为何你的诸多兄弟,只有你一人,从小流落宫外?”“你或许会认为,这是区别对待,你在埋怨你的父皇。”“我现在要告诉你——”“你不仅仅是秦始皇人生中第一个子嗣,更是他年少挚爱唯一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你是秦朝名正言顺的太子,未来将继承大统。”“他希望你变得优秀,而不是迂腐,只有这样,你的父皇,才会放心的将这片偌大的天下,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予你手。”十三岁的扶苏,听闻舅舅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不由得眼眶一红。少年或许有叛逆之心,却更容易被感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宋坤用力的拍了拍扶苏的肩膀,笑道:“走,我们去打雪仗。”扶苏却没有起来,而是含着泪望向宋坤。“舅舅,你说,我该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如何才有资格继承父皇大统?如何才能管理好来之不易的江山?”宋坤笑了笑:“你现在还小,想这么多干嘛?”扶苏摇摇头,咬着唇说道:“我,我不想再让我父皇失望了”“你,真的想知道吗?”“嗯,求求舅舅告诉我!”此时此刻的扶苏,正视了自己太子的身份,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抹平父皇对自己的失望吧?他真的很后悔,那天对父皇说的那些话。如今回想起来,父皇该有多么失望啊?“那,你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皇?”扶苏低头抿嘴,小声说道:“我不想再让我父皇再失望了。”因为他的舅舅宋坤,也是帝王,与他的父皇南北共治。有些话,不好意思询问父皇,还好他有一个也是帝王的舅舅。宋坤双手负在身后,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故人的身影。他以四十五度忧伤的角度,仰望天空,颇为感慨的说道。“一个真正的帝王,他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清楚自己要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也许是开疆辟土,也许是保护他的家人,也许是爱他的子民。”“他会让国家变得强大,让自己有能力,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能够去保护他的子民,保护他自己的那颗强者之心,保护来之不易的领土,保护争夺而来的财物。”“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一个伟大的帝王不一定非得说,拥有多么广袤的领土,当然,这也很重要。”“如果你真的想要看,这个人是一个昏君,还是一个明主。”“不要看他的领土面积,看他的心。”“《论语》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假如帝皇没有一颗赤子之心,一颗为生民立命之心,迟早会败亡于历史洪流。”“始于民需,终于民安,为人民服务。”【坏了,写着写着,突然越来越红了?怎么回事呀?】:()本想辅佐始皇,被迫成为匈奴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