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弘深还不知道,太子布了一个又一个局,等着他往里钻。
那日之后,宋弘深几乎整日都在工部,看着众位侍郎重新画图纸。
苏芷兰因为会设计战船,被封为县主的消息,也传遍了京城。事情过了明路,她也就能正大光明的去工部了。
自然外面也传起了流言,说什么的都有,有羡慕夸赞的,也有嫉妒诋毁的。
偶尔有一两句不堪的流言,传到苏芷兰耳朵里。
她乍一听,心里还不痛快,但宋弘深那时在她身边,说了句:不遭人妒是庸才。
紧接着又说道:“若是还往心里去,就打回去。”
苏芷兰诧异地看着宋弘深,明明前一句还是教她释然,怎么下一句就让她打回去了。
宋弘深见她不大明白,便说道:“受人诋毁的时候,若是你不屑与对方争执,也能做到视对方如无物,可以不必理会。”
“这种情况,说明你内心已经足够强大。你不开口,是因为对方不配让你开口。”
“但若是你心里介意,生气,愤恨,那就打回去。”
苏芷兰心里琢磨宋弘深的话,问了句,“若是我心里介意,但是打不过呢?”
宋弘深脱口说道:“打不过还有我呢。”
苏芷兰有种忽然有了靠山的感觉,但是想起大姐姐和四姐姐,她又觉得还是得靠自己。
四姐姐说过,人能实实在在依靠的只有自己。
工部用了半个月时间,重新画好了被烧毁的图纸。
按照原定计划,宋弘深打算九月初南下,用半年的时间在福建造新的战船。
明年四月,倭寇侵袭之前,所有战船下水训练。
等到清明前后倭寇入侵的时候,直接送他们上路。
可本该他带走的一百万两造船的银子,户部却拿不出来了。
进退两难
那日宋弘深得了消息,匆匆去了沈家。
沈之修和苏清妤刚陪老夫人用过午饭,正一起喝茶说着闲话。
自打苏清妤有孕,老夫人几乎每日数着日子过,就盼着能早点见到小孙子。
刚刚几人说起了卫国公府严氏的几个儿子,老夫人说多子多福。沈之修却道,顶用的一个就够了。若是败家惹事的,生的越多越糟心。
老夫人骂他乌鸦嘴,直说沈家的子嗣,不会跟他说的那样。
她年纪大了,就喜欢府里子嗣多,儿孙都围在身边的场面。
沈之修嘴上附和了一声,心里却想,这些事哪说的准。
现在看沈家小辈确实都还不错,但是再过个两三代以后,谁知道会什么样。
就连他儿子,他都不敢保证以后什么样。兴许就养出个纨绔或者奸佞,也是说不定的事。
但他可不敢跟老夫人这么说,只能顺着,哄着她老人家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