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了近两天,朱允熥才渐渐的转好。全身,除了有些发烫的额头,别的地方就很凉。宫女们,轮流给朱允熥换上毛巾,一连十几个时辰。太子妃常氏,早就已经哭成了泪人。越是这个时候,她就越是没了主意。常氏坐在床边,眼眶通红,死死的抓着朱允熥的手。“娘”朱允熥叫了一声。常氏连忙站起来,“熥儿,娘在呢,你吓死娘了。”朱允熥有些费力的睁开眼睛,周围有些花虚。晃一晃脑袋,才能看清常氏的脸,“娘,孩儿想喝水。”“好好好,娘去倒水。”常氏忙不迭的站起来,走路有些漂浮。失去了长子之后,常氏视朱允熥为掌上明珠。生朱允熥时,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她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怀上龙种。但现在的朱允熥,就是常氏全部的念想,常家全部的希望。“妹,咋样了。”常茂一直守在门外,几天也没离开。他不能进去,就只能扒着窗户在外头等。严冬,到了晚上,常茂冻得上蹿下跳。一连几天,他都没怎么合眼。常氏抹着眼泪,“熥儿要喝水。”常茂一愣,“那快去倒水啊,别愣着了。”一杯水下肚,朱允熥好受许多。虽然还是有些晕乎乎的,却也能走路了。“皇爷爷呢。”宫女给朱允熥擦拭着身子,朱允熥四处去看,没见着朱元璋的身影,心里顿时有些不安。虽然说,自己难受好几天,意识却还算清醒。这几日,朱元璋只要无事,就会过来。而今天,天亮这么久,也没见到朱元璋。“三爷,皇爷早上去了朝会,还没回来呢。要不,您在这儿等等。前面散了朝,臣立刻带您去见皇爷。”常家主事人,虽然已经不是常茂。但常茂,对于朝会依然十分熟悉。朱允熥坐起,“你跟着孤,出去走一走。”在床上躺了好些天,身子骨总是有些不得劲儿。现在能动弹了,朱允熥也想着活动活动筋骨。听了这话,常茂瞅了瞅朱允熥,又瞥了眼常氏。“成,臣陪您出去走走。”永安宫后头,有一个不大的院子。院中除了两块菜地,一座小亭,就是一条小路,通往坤宁宫。常茂搀着朱允熥,踩在小路上。“三爷,要不让臣背着您吧。这大病初愈的,您还是得小心着自个儿的身子。”常茂放低声音,“三爷,太子妃在后头兵远远的跟着呢。”扭头去看时,常氏带着几个宫女,远远跟在十步之外。朱允熥鼻子发酸,“舅舅。”常茂心中一喜,连忙答应着,“三爷,臣在呢,您说,臣听着。”两人坐在亭中,朱允熥心事有些重,“舅舅,这几日,前朝有没有什么动静。尤其是兵部,往年这个时候。各国来使,倭寇总要打劫一番。倭寇打劫来使,咱们大明沿海百姓,也是深受其害。”常茂是武将出身,曾跟着自己的老爹,南征北战。说到底,常家的开国公,一半是他挣来的。另一半,则是常遇春留下的。“三爷,皇爷下旨,沿海百姓,内迁十里,谨防倭寇。浙江、福建两省,加强海防。一有海警,信国公的大明水师,就能杀过去。”朱允熥摇摇头,“内迁十里?这是谁的主意,沿海百姓世代靠海而生。让他们离开了大海,这不是绝了百姓的生路。”洪武二十二年,福建民变。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儿,却真的能够反应百姓对迁海的反对。渔民依海而生,让他们离了大海,改而种地。常茂没想到,朱允熥会是这么大的反应,“三爷,这是刚刚拟旨,还没发呢。户部、礼部给的折子,发去各部议审了。”朱允熥想了想,连忙说道,“舅舅,常家赶紧上折子。就算皇爷爷不准,那也要拖着,千万不能让这道旨意发出去。迁海,万万使不得。”二十二年、二十五年,福建两次民变。朝廷派兵征剿,平息民变。开始,朱允熥也觉得,朱元璋做的不错。但渐渐的,朱允熥就察觉,一丝异样。剿民之后,倭寇之患不断。虽然不喜朱棣,但朱允熥还是承认永乐一朝,国力之强盛。强如永乐,却也拿倭寇没太多的办法。倭寇侵扰,百姓生变。朝廷却发兵剿民,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而且,朱允熥清楚的记得。二十五年之后,山东、直隶、北平、辽东,倭寇锐减。几乎所有的倭寇,都去了浙江与福建两省。这与二十五年的朝鲜李氏建国,归顺大明,密不可分。常茂眼睛瞪得很大,发往各部审议的事,基本上就是敲定了的。这个时候,上书朱元璋,无异于否定朱元璋。不过,咬咬牙,常茂还是答应,“是,臣知道了。待会,等常升下朝,臣就让他写折子。”朱允熥笑着安慰常茂,“你不必紧张,皇爷爷问起,你们实话实说,告诉皇爷爷这是孤的意思就是了。只是,你们得陈述利害,要让皇爷爷知道其中的利弊。”“还有,你现在能把信,传进前朝吗。”常茂肯定的点头,“能。”“那成,你让人把信,带进去。让开国公,去问问高丽(朝鲜)使臣,他们的李氏之乱,平息了没。再告诉他们,李氏能帮着大明朝打倭寇,大明朝就能帮着他们建国。”“高丽(朝鲜)李氏,他们能帮着咱们打倭寇?而且,兵部也没消息,李氏作乱了。”朱允熥一双眼睛,盯着前方,“没错的,你报过去就是了。”“那三爷,无论帮高丽(朝鲜)还是李氏,咱们都得出兵。皇爷若是问起,有谁可带兵,这臣觉得,没人合适啊。”朱允熥竖起四根手指头,“有啊,燕王带兵。皇爷爷放心,他是最好的人选。”“而且,常森在北平,还能给常家,再挣一份军功。”常茂大喜,“殿下于常家大恩,常家没齿不忘。”:()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