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逸云武功境界未名,不知是否有一流之境,这个何定远也很少亲自出手,但行军布阵相当娴熟,也是个将才。可惜,并不是右护法本人。
刘主管瞟了她一眼,接话道:“阮总管这几天在考察的投诚官员里,刚好有严林山一家。明日她会去试探他一番,看看严林山配合意愿如何。在此之前,你有什么见解的话,大胆地说出来,圣军最喜欢的就是头脑灵活的年轻人。”
我揣测着这个说法和其中的用意,觉得可以趁机再表现一下,便开口道:“在下刚才想了想,确实有些值得说道的事儿该给两位大人听听。据在下所知,那严家在越城初露峥嵘时,可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唐禹仁的情报网不是盖的,上次我拜托他帮我搜集严家相关的资料,短短数日后,在我们离开汴梁前,他便带来了一份相当完整的背景档案。
其中除了严觅之外,最有存在感的便是严林山了,以至于我在濮阳的档案里见到他的名字之后一下便觉得有些眼熟。
严家如我和梁清漓所料,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而是作风相当豪横跋扈。
而唐禹仁显然也考虑到梁清漓的情况,将他之前搜索到的,与当年越城赈灾案有关的信息也加了进来。
看完这份资料之后,哪怕没有梁清漓认出严林山的佐证,我也有大概率的把握,严家确实和数年前使梁家覆灭的赈灾案逃不了关系。
当年饿死韩二一家人的建南饥荒是二十年一见的大灾,如今的皇帝彼时刚继位不久,主政才数年后便发生了这码事,对其十分看重,从上而下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那时候作为东南粮仓的顺安,赈灾的负担仅比青州轻一筹,好不容易筹备足粮草了,却出了大漏子。
粮队临行前被人揭发,当时的越城知州亲自检查,结果一看却发现大量以次充好的腐烂粟米,份量也根本没有达到朝廷定下的指标。
这下可引发了整个顺安官场的大地震,而越城仓部的官员首当其冲,光是掉脑袋的就有近十家人。
梁父虽然不是受罚最重的那一批,但也进了大牢,病死狱中,妻离子散。
几乎所有仓部的中层官员都脱了层皮,只有极为少数的几个官吏得以保全自身。
而严觅作为其中少数之后官路无阻的人平时虽然较为低调,但一出手便不同凡响,站了出来告发自己所在的仓部。
这次告发的内容是如此惊人,导致了许许多多的脑袋落地,官员免职,甚至有包括梁父的数个根本没有多少过错的仓部官吏遭受了严苛的惩罚。
而奇怪的是,严觅作为手掌实权的仓部户曹却几乎全身而退,只被不疼不痒地谴责了一番,后来很快便转到青州任职了。
这些平时最多会罚俸禄和调离官位的文吏冤死狱中,严觅却借此落得了一个雷霆手段,惩奸除恶的精干名声。
此后他得以一路高升,与这次充斥着诡异的官场斗争也有很大关系。
当然,唐禹仁能发现其中的猫腻之处,其他人未必也不能。
不过从唐禹仁搜集的这份资料但从表面上来看,却几乎无懈可击。
当然,他毕竟是第一个揭露了这份腐败的仓部官吏,因此将功补过没有收到实际惩罚,倒也可以理解,不过我总觉得其中不仅如此。
而唐禹仁玄蛟卫的直觉也告诉他,此间必有内情,不过这也已是快十年前的旧案了,哪怕是以他的能力,也难以在战事吃紧的当下深掘更多信息。
严觅的往事,尤其是他在越城赈灾案里的干系,是属于玄蛟卫这种皇家密探级别的情报网才能接触到的,我便自然没有提起,相信宁王军有能人可以自行达成需要的结论。
反而是严林山这家伙随堂兄到青州来做官,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越城,都留下了欺男霸女的事迹,相当恶劣。
像当初去梁家对梁清漓威逼利诱的行径,反而是其中最不足道的。
霸占良家女子,靠着家中财权欺压乡里,甚至做小黑帮的保护伞同流合污,都是家常便饭。
而最恶劣的还是他放的高利贷,逼得不少人家破人亡,最终都靠堂兄的权力遮掩下来。
这些黑料看得我频频皱眉,特别是想起这家伙还与梁家的分崩离析有关,对梁清漓有过不轨之心时,拳头不知不觉便硬了。
不过,他这么高调的作风,倒也是方便了我找出各种针对性的情报禀报给两位宁王军管理人。
“……依在下所见,或许可以问问仓部的其他官员们,比如王耀和鲍剑诚,他们作为与严林山共事的仓部官员,或许会了解此人在濮阳的作风。”
阮总管和刘主管对视了一眼,均是点头道:“嗯,有道理,是该这么做。张沛你今天贡献颇大,我和阮总管都记住了。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严林山鱼肉百姓,胡作非为,肯定是有借着严通判这层皮的。而严通判堂堂四品大官,对自己亲堂弟的所作所为,也必然是有所了解的,却未加阻止,等同于默许。圣教以仁德起军,短短数月便卷席燕朝半壁江山,行王道,布仁爱,旗帜唯四个字而:替天行道,而这四个字却能聚拢无数人心。诸如严林山这等贪官污吏,哪怕有圣军拉拢的价值,在下也希望他会受到该有的惩罚。”
我义愤填膺地如此总结,心里却在不住地冷笑,严林山,报应终于来了,我会确保它来得又快又猛烈的。
宁王军试图以替天行道,仁德慈爱的旗帜占据大义,而就各种来源的情报来看,确实是做得比想象中还出色。
没有屠城,军纪严历,掠夺的钱财大部分都来自反抗激烈的大商贾和官宦,甚至我在城外遇上的那三个军卒,也出乎意料地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