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庶子科举当大官 > 第157章(第1页)

第157章(第1页)

而相比起前面两道题,第三道题则显得更为刁钻,因为这又是一道截搭题。这种题宋知意并未第一次遇到,在府试时的那道“诗云:穆穆文王”便是一道截搭题。但今日的这道与上回的相比倒是难度较小,因为这题只“截”而不“搭”。

这一题出自《中庸》的一句话:上律天时,下袭水土。[9]“律”和“袭”分别为顺应顺从之意,所以这句话指的是上要和天道,下要和地道,干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此题接去了“土”一字,只剩下“下袭水”,正是它的刁钻只所在。有水无土,那究竟该顺应的是什么呢?宋知意握笔思考片时,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了破题之句。

--------------------

[1]《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龚延明高明扬

[3]《论语·颜渊篇》

[4]八股名篇明王鏊

[5]《科举八股文专题演技》高明扬

[6]《孟子·梁惠王下》

[7]《四书章句集注》

[8]《《孟子》“诛一夫”的诠释与儒家政治伦理观的展开》肖永明李江

[9]《中庸》

第82章秋闱2

===============

“夫水者,遍予无私,善施教化,宜袭水而治。”

宋知意琢磨半晌,在纸上写下这么一句。这一题只提到了“下袭水”,而并非袭水土,那么“水”一字就不应放到“水土”中理解,而应单独拆分出来解释它的意思。

儒家中有许多关于水的论述,宋知意的破题句中是取“水”字的原意,化用了《论语》中的孔子论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1]

意思是水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德,义,智,正直,讲求分寸的品德,有如君子之德。

写好了破题句,接下来的内容便是水到渠成了,宋知意按照《论语》中的说法,列出了水的君子之德,又举例写了如何将水之德运用进治理。

写完了这三道四书题,接下来便是他的本经《春秋》的四道题了。

大周开国时,以《春秋》为本经的学子并不少。可近些年来,因为《春秋》复杂,难度大,选择其为本经的学子愈发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诗经》《尚书》两本,选择此两本的学子能占到一半。江守徽和宋知远就是分别选择《诗》和《书》为本经。

《春秋》虽难选择的人少,可也正因如此,相较于《诗》《书》,只要能深入理解了,写出彩还是比较简单的。宋知意对《春秋》很是熟悉,所以这几道题宋知意很快就答完了。

四书五经题的草稿都写完,最后剩下的是诗一首了。此时已到午时,宋知意草草吃了几口食篮里带的饼便开始看这次的贴诗题。

此次的题目为赋得“细泉松径里”得“泉”字五言八韵。[2]这句诗出自唐代文人皇甫曾题赠给邕上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题并不像先前的“六出飞花”或“冯妇下车”设了什么陷阱,只是单纯的要求考生坐一首关于“泉”的五言八韵诗。题目不难,“泉”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只要是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能写出几句来,更不用说高手云集的乡试考场了。

宋知意需要想的便是该如何让自己的诗脱颖而出。大周普遍接受“以古文为时文”的观念,考生很容易产生“必工诸体诗而后可以工试帖”的想法,并平移到考试中去。而从前家塾的林夫子一直强调“试律而终之以炼气炼神。气不炼,则雕锼工丽仅为土偶之衣冠;神不炼,则意言并尽,兴象不远,虽不失尺寸,犹凡笔也。大抵始于有法,而终于以无法为法;始于用巧,而终于以不巧为巧。”[3]大意是应该把试律诗当作艺术一样予以重视,炼气炼神。林夫子虽还乡已久,但宋知意却一直把他说的这句话牢牢记下。

所以,这首诗想要写好,是离不开去还原诗情景的。好在宋知意平时常看诗集,读过这首诗。“春山唯一室,独坐草萋萋。身寂心成道,花闲鸟自啼。”正是这首诗的前四句。脱离一切之烦恼,心道已成,就不会被花开鸟啼所动,可谓是人闲歇看花闲歇,心自在听鸟自在,这一心态也是全诗要表达的理念。有了此心态观景,才有了“细泉松径里”这种别具一格的景致。

是以要写泉,也要把泉水恬静,不为外物所扰的特点写出来,同时,还要兼具艺术的美感。定好了大概方向,宋知意一边研磨,一边琢磨着诗该怎么写。墨磨完后,他也想好该怎么写了,提笔写下:

《山中流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