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免费阅读 > 第179章 魔幻江南20版本(第1页)

第179章 魔幻江南20版本(第1页)

浙江官场很恼火,证据也很充足。上次那股“江南盐军”从江苏,一路流窜到了治下湖州府,杀官兵烧城镇,这帐还没算呢。于是,两省就这么互相的来回弹劾。折子在紫禁城,累积了厚厚一层。而乾隆,也收到了苏州织造福成的密折,揭露了这其中的秘密。指出了这乃是黄浦江那一仗的后遗症,江南兵力空虚。只能保住府县城池,对于广袤的乡间丧失了控制力。各路秘密组织,会社开始沉渣泛起,在乡间呼风唤雨。他们在两省边境来回蹦跶,寻找生存空间。江苏抢一波,就跑去浙江逍遥。浙江抢一波,再跑到江苏去逍遥。两边的官兵碍于朝廷规制,不可跨省剿贼,只能无奈。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么一种神奇的现象!看完密折,乾隆沉思片刻,觉得福成是个奇才,合格的耳目。于是批复、勉励。同时召集军机处众大臣商议,如此应对这一难题。最终,拿出了一份合理的方案,调动京口驻防八旗,追杀这批反复横跳的流贼,可跨省作战。江浙两省地方只需大开绿灯,提供粮草、情报即可。……第二件事,是吴县灵岩山上,一伙人插旗,叫嚣抗税。接到衙役禀告后,知县黎元五派人去抓捕。王县丞觉得这是一桩不大不小的功劳,取之不费吹灰之力!于是,就主动请缨带队。20个衙役,20个弓手,又借了10个绿营鸟枪兵,下乡的配置很豪华了。冲上灵岩山,正在聚众的反贼们立马炸了窝。漫山遍野的四处逃窜,衙役们只抓捕了5人,悻悻而归。下山时,却遇到了闻讯赶来的大股乱民,领头的就是苏十八。一顿混战,双方各有伤亡。官兵一方战死12人,乱民则是高达50余人。王县丞,也死了,被一粪叉攮死了。他在刚开打的时候,害怕被箭矢波及,握着文士剑退避了几十米,结果山道狭窄,后方跳下一乱民,一叉子,扎到心了。总之,王县丞死的有点窝囊。而黎知县得知后,哀叹了半宿,最终动用了春秋笔法,将王县丞的死描述的十分壮烈。“~王公临危不惧,高呼杀贼,身被创一十二处,仍酣战不止,死而不倒,怒目圆瞪。贼首惊恐,将其尸身送回,并伏法自戕。”对于这种神话故事,上官们自然不愿说破。多一个壮烈下属,总比多一个窝囊废要脸上有光。一字不改,报到兵部。……江浙两省的官面关系在恶化,李家军也没闲着。苗有林部进入松江府后,轨迹飘忽不定。先是虚晃一枪杀到了华亭县的两浦盐场,杀死盐场大使、场商、盐兵26人。开仓放粮、灶丁们一部分人拿了钱粮,逃了。还有一些人自觉无路可走,干脆加入了苗有林部。随即,又和闻讯赶来的华亭县官兵厮杀了一场,官兵大败。次日,苗有林又下令转向金山县!三当家韦俊,奉命做先锋。苗有林是个狠人,也是个精明人。他信奉一句人生哲学: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他狠不过李郁,所以忍。李郁要他打下金山卫,他就不打一丝折扣的完成。……东海之畔的金山卫,自古是兵家要地。明清两朝,都在此地屯兵充实海防。数百年后的淞沪抗战,此地就是小日子海军的登陆场之一。李郁对这段历史印象深刻,所以才执意要拿下金山卫城。他明确告诉所有人,拿下金山卫以后,无论是走私货物,对外海贸,还是掠夺行动都会很方便。(冷知识,500料的船从太湖出发,一路向东走内河,穿越苏州、松江两府,可驶入东海!极少数河段可能需要拓宽清淤。)这是一条处于李家军的腹地之内,联结东海到太湖的黄金内陆水道!……乾隆年间,金山县治就在金山卫城。城中有金山营500人,还有三班衙役、数十弓手民壮,闻贼讯后早已关闭了四门。苗有林也不急,扫荡了县城附近的两处集镇。俘虏百姓600多人,命令他们在城外打造攻城器械,实际上就是云梯和盾车。不得不说,绿营的那段生涯教会了他很多。这也是李郁驱使他,利用他的原因之一。金山知县、金山营游击站在城墙上,脸色凝重。“标下想趁夜色出城,杀一杀贼人的锐气,再烧毁这些攻城器械。”“将军有把握吗?”“战场没有十拿九稳的事,只能说尽力而为。”知县是文官,趋向保守,他斟酌了一下说道:“如果咱们死守,流贼也攻不下城吧?本官观他们没有火炮。”游击将军摇摇头:“县尊大人,金山卫城年久失修,城垣低矮,垛口多有破碎。如果这股贼人驱使百姓在前消耗炮矢,云梯数量够多,麾下兵勇怕是会胆寒。”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世上的一切皆有价码,包括生命!当晚,城中灯火通明。现场招募敢死队,白花花的银锭,就堆在前面。“弟兄们,报名者每人拿一锭,10两雪花银。”然而,没有绿营兵主动响应。于是,赏格又被多次抬高,达到了惊人的4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100人主动报名参加敢死队。拿了银子,喝了酒,吃了烤肉,这些汉子们双眼发红,整理了刀剑和衣服。碍事的帽子不戴,这玩意简直就是累赘。容易发出声响的小零碎,都暂时取下,比如烟锅子、铜钱、赌具之类的。大清的绿营兵,都有第二职业。金山营游击就亲眼目睹了一员兵勇,将一根细长锃亮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旁人惊呼:“牛哔,这玩意能开世上所有的锁。”很显然,这人的第二职业是贼。不过,生死关头,没人在意这些细节。游击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此人嘿嘿一笑,拿锅灰抹了脸,黑乎乎的在夜色中更容易隐藏。2更,依旧没有行动。3更,游击才低呼一声:“弟兄们,该上路了。”……城门栓,被悄悄拿下。厚厚的榉木门打开了一条缝。外面安静无比,2里外的贼营,火把耀眼。“走。”游击带头,100号兵丁悄悄的跟着出城了。知县趴在城墙上,用力抓着城砖,紧张的不行,他竭力想看透夜幕,只可惜没有夜眼。没多久,贼营就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完了,完了,贼人有埋伏。”居高临下,他看的很清楚。两面的火把,合围住了营地,枪声,厮杀声连绵不绝。……苗有林哈哈大笑,他觉得眼前这一幕好熟悉。“大当家,你真是神算。”“嘿嘿,绿营兵就这几招绝活。老子还能不懂吗?不过火器真是好东西,威力大。”李郁支援了他一批火绳枪,此时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对准想突围的金山营敢死队,先轰上一轮,然后刀矛一起上,效果奇佳。100号敢死队,很快就死光了。“大当家的,这是他们的头。”金山营游击,被长矛刺穿三处,死不瞑目。苗有林伸手给他压下了眼皮,轻声说了句:“兄弟,闭眼吧,我会把你的尸身送回去。”手一松,游击的眼皮果然合上了。面对一脸震惊的韦俊,他解释道:“绿营的弟兄,最担心不能入土为安,死了还被暴尸荒野。”……黎明时分,苗有林摆出了全力攻城的姿态,在城下大喊:“城里的人好了,速速开城投降。我只求财,不杀人。”“若是胆敢顽抗,破城后不分男女老幼,老子全杀光。”“给你们一炷香时间!”知县脸色惨白,几乎站不稳脚跟。他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了,觉得天塌下来了。10日前,他收到了两江总督府的公文,告知各县都要加强城防,防御流贼。还提到了,因为提标全军覆没,所以援兵的希望不大。知县心里清楚,援兵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了。看着城墙上那些惶恐、首鼠两端的绿营兵,还有那些平日里凶神恶煞,这会乖的像绵羊的衙役,他仰天长笑了两声。突然大吼道:“乾隆21年进士、金山知县姚松,宁死不降。皇上万岁,大清万岁。”说罢,在所有人注视下,爬上城墙,张开双臂,跳了下去。摔在一块石头上,当即死亡。清廷对于失城之官,从不宽宥,都是斩立决,家眷流放。姚知县的此举,保全了家人。朝廷为了宣传,还会给家眷更多的抚恤,将他打造成一种忠义的典型。这一点,乾隆信誉不错。再说的诛心些,姚知县的儿子以后哪怕考个秀才,入仕的概率都很大。……半个时辰后,金山卫开城门,投降。心气没了,城墙再高一倍也没用。苗有林部立即接管了城防、府库、俘虏。共得库银4200两,粮260石,俘虏600多人。同时派人飞马禀告主公,他立下了首功。李郁早有准备,从水路调来了一个满编火枪营,接手金山卫。同时将城中大部分百姓清空,允许携带随身财物离开。将恐慌传播到松江府每个城镇,让他们胆寒,不敢随便抽调城防兵力。根据他的情报,此时的松江府已经没有了机动兵力。松江知府不可能有魄力,将府城县城所有的城守兵力全部抽调出来,猛攻金山卫收复失地。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李郁也不介意给苏十八这头西北狼,更多的刀剑鸟枪,然后狠狠的给他一鞭子。让他把唱空城计的松江府给霍霍了。,!那样的话,知府最好的结局就是跳黄浦江!李家军在蛰伏,在等待江南的唯一成建制军队,京口驻防八旗出动!而根据清廷的军制,驻防八旗异地出兵的手续繁杂。起码要有江宁将军、或者两江总督这个级别的军令。而江宁将军崇道是个老头子,沾染了一身的儒家文官臭毛病,擅长乌龟缩头功。据说,他的人生偶像是五代十国的宰相,冯道!此人历经十朝,屹立不倒,如鱼得水,十分圆滑。在五代那种城头变幻大王旗,杀人如同割草的年代,能伺候10个皇帝,活到70多,堪称是优秀的人生。新上任的江宁知府兼副都统福长安,两次拜谒崇道。请求率军清剿江南,都被太极拳打了回去。直到,收到了兵部的命令。崇道这才火速、果断的下令,京口驻防八旗全军出击。拥有旗丁1500人的京口八旗,只留下了100人看家。1天的紧张准备后,一人双马,在副都统海儿哈的统率下,移师松江!……这个消息自然瞒不住刘千。他作为情报组织的负责人,命人在京口八旗营区外开设了一家铁匠铺子,专门给马蹄钉掌。好铁,好手艺,价格又公道。几个铁匠很快就成了蒙鞑子口中的“好安答”。经常在一起喝点烈酒,吹吹牛哔。似乎,底层蒙八旗比满八旗要淳朴、憨厚一些。不像苏州满城那些家伙,拽的二五八万似的。唯恐旁人不知道他的旗人身份,出门必提鸟笼,走路必定方步,说话三句不离“四九城”,辫子油光水滑,见面必定称爷,爱面子,爱赏人。不过,朝廷赏赐的那点安家费,还有战马赔偿费,很快就撑不住了。一个个的都开始琢磨,有没有那种钱多事少还体面的第二职业?不知是谁的首创,给府城汉人的店铺当股东,只拿分红不出力。若是遇到官差刁难,或者生意纠纷,就出面平事。亮出旗人的身份,吹嘘自己祖上的关系网,然后~嘿,效果还挺好!很快,许多店铺都开始雇佣一位旗大爷做吉祥物。衙役、青皮都不来找事了,生意做的很安心。大清朝的商人做生意不怕累,不怕难,只要别来人天天找麻烦。宁可分出十分之一的利润,购买宽松安宁的经商环境。很快,府城的大小铺子,都成了“汉旗合资”,魔幻现实。好在京旗这帮货,还挺讲规矩,绝不多吃多拿。遇上年节,还主动的上门拜访,拎点不太值钱但雅致的礼物。一时间,满城京旗的口碑,扶摇上升。提前实现了满汉一家亲!知府黄文运听说后,愣了半天,硬是一个字没说的出来。表情十分精彩,不知该鼓励还是该警惕。幸好福康安死了,否则他会暴跳如雷,痛骂这些旗人忘了“祖先入关流的鲜血”。抓一两个典型,鞭打示众。满城,就是监视当地士绅官民的存在。怎么能和监视对象搞成其乐融融呢?……松二爷说了句实话:“咱京旗是活明白了,啥正治不正治的,都没有过日子要紧。”“大清立国都5代人了,还防个啥?汉人都是本分人、实在人,和咱京旗一样,都是热爱生活的好人。”“依我看,这满城门也别关了,敞开着,咱们常来常往。”“王掌柜的,伱说对不?”“二爷,您圣明。”王掌柜,是本地一间茶楼的掌柜的,松二爷在这占了十五分之一的股份。俩人处的快成兄弟了!慢慢的也学会了京城说话那一番腔调。甚至在松二爷的建议下,把茶馆的名字都改了,叫“南裕泰”。改名后,生意兴隆。松二爷找了一杆打不响的火绳枪,往门口一放,他就往那一坐。青皮来了,拦住。官差来了,也伸手拦住。不管对方是好言还是恐吓,他就把生锈的火绳枪往前一推。“想要银子?成,您先给我一枪,冲这打。”这种混不吝的架势,还就吓住了许多人。有个青皮动手推了他,他扑通倒地,打着滚的喊:“没王法啦,当街打旗人啦。”元和县无奈,赏了青皮20大板。有衙门里当差的不爽,想绕开松二爷强行搞事,为急剧减少的油水弥补损失。结果,满城惊诧!京旗惊诧!人缘超好的松二爷,喊上了100多号旗人。围了知府衙门,吵嚷着要给个公道,菜叶子乱扔,骂骂咧咧。黄文运脸皮抽抽,最终还是安抚了这帮“刁旗”。从此,京旗一战成名。“汉旗合资”迅速蔓延全城,掌柜的们全部拥有了一个京旗好朋友。开门做生意,自信多了,生意模式遥遥领先!衙门里的官吏,都痛骂这魔幻的世道。刁旗和刁汉,结合在了一起,联合对抗衙门,导致当差的收入大减。这说出去,谁敢信啊?……(本章完):()大清话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