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家纷纷点头。
喻今朝又说:“其实肉松不仅能搭配白粥,还能做肉松饼,肉松卷,美味又顶饱,确实可以拿出去卖,只不过做起来太费劲了。”
她把制作过程说了一遍,光是锤肉撕肉就花了不少时间,因为没有烤箱,肉条撕好以后需要下锅翻炒,这一步骤就花了将近一个时辰。
谢奶奶听完心里可惜,她一把年纪,这活干一天两天倒还行,要是每天都干,这把老骨头顶不住,若是身体熬坏了,卖肉松赚的钱不够用来看病的。
谢敬云想了想,说道:“我们家确实不合适,这活得男人来干,堂哥家里合适。”
谢敬山家确实合适,他家男人不少,女人也都强壮有力。
还有便是谢康爷,他一只脚跛了,不能下地,平时就爱在家编竹筐竹篮赶集时卖,若是他家做肉松,正好谢康爷可以坐在家里撕肉条。
喻今朝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
“如果肉松卖得好,一家人做肯定不够的,杜老板得天天催,我觉得我们全村人都可以做,全卖给杜老板。”
谢奶奶并不看好:“我们长桥村上百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做那得有多少,杜老板哪能收下这么多。”
“他能收下。”喻今朝比谢奶奶更了解百宝斋的生意。
“杜老板认识好几支商队,肉松炒得足够干爽能保存几个月,我们把肉松卖给杜老板,杜老板转手就能卖给商队,说不定我们一个村子还不够。”
她越想越觉得对,前不久她还苦于没有办法帮扶慈幼堂,现在就出来一个办法。
只要长桥村的人富裕起来,家家户户有赚钱的营生,就不会有人管她把钩针的生意交给慈幼堂做。
倒不是她突发圣母心,而是这件事不过举手之劳。
她的事业总要发展下去,原本已经打算先一步步把员工从谢氏家族扩张到整个长桥村,然后再扩张到慈幼堂。
只是需要时间,提袋也好,帽子也好,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并且买一个能用很久,除非走出云台县,不然她很难一下子新招这么多员工。
肉松却不一样,吃一口少一口,想吃又要买,不仅平民百姓会买,只要开发几道新菜,点心铺子和酒楼都会买。
利润也许比不上毛线织品,市场却很大,足够一次性把全村人都包含进去。
下定决心后,喻今朝说:“明天我再做一锅肉松拿去给杜老板试吃,若是杜老板满意,我们就先让堂叔家做,卖得好再找其他人。”
当天夜里,喻今朝把自己做的肉松拿进图书馆给谢沧渊品尝,两人就卖肉松这件事商量了半个小时。
三斤猪肉才能炒出一斤肉松,一斤猪肉就要三十五文,三斤已经超过一百文的成本,还要加上调味的佐料,以及柴火费,一斤肉松的成本不低。
谢沧渊想到从前看过的新闻,说无良商家用棉花絮充当肉松,事实证明这是谣言,不过确实有人在制作过程中掺入豆粉和香精降低制作成本。
喻今朝拒绝了这个做法,虽然掺入豆粉对人体无害,但如果把这个办法教给村民,谁也不能保证肉松的质量。
这家掺的豆粉多一些,那家少一些,做出的肉松质量参差不齐,最后败坏全村的名声。
两人商量了一下,哪怕成本贵,也不要做奸商,他们要做货真价实的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