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 > 第173章 为政(第1页)

第173章 为政(第1页)

张伟等了一会,跪在地上的小孩支支吾吾说了很多句谢老爷,但其他什么也答不上来。这时候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站出来帮他答到:“贵人,他也是个可怜的,他老娘原是这城里的满春园的一个妓女。本来还小有名气,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怀上了孩子,后来年纪大了又有了孩子,接不到客人了,满春园就把他娘赶出来了。他娘也是个不会营生的,带着他把积蓄花完后就到处乞讨。最近他老娘也病了,只剩他一个人出来讨饭,他还要给他娘讨一份。他又不会说好话,经常被打不说,他跟他娘经常还会时常饿肚子。”张伟:“官府不是设有孤儿抚恤所么,他这个样子应该可以得到抚恤吧。”中年男人:“官家的饭哪里轮得到他吃,他户籍都没有,又还有一个老娘活着。”张伟想了想,好像要进官方的孤儿抚恤所的确是要求父母全死,本人有户籍。这个条例设置当初可能是为了防止有人滥领官方的抚恤。但实际操作下来,很多事实上的孤儿却因为没有达到条件而得不抚恤。张伟决定了,当一方父母官,还是要为一方百姓做点什么。那么就先从这件小事开始做起。张伟在众人面前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让亲随李大给这个孩子买了几个包子和馒头。回到衙门后,张伟叫住周师爷:“前辈,你明天以我的名义出一份通知。要求淮安府各县清查像今天这种事实上无人依靠的孤儿,一律按政策享受孤儿抚恤。”周师爷:“大人仁爱,小人这就去办。”张伟:“前辈,此事你要记在心上,到年底时,要求各县衙门再做一次盘查。别的地方本府管不着,在淮安府的孤儿,本府能帮一个是一个。”周师爷:“是。”从当天之后,张伟陆续微服走访了清河,盐城,永安,桃源,沭阳等五县。通过实地走访,张伟了解到淮安府的真实农耕和民生情况。像各县的实际耕地至少三成已经转种经济作物,但各县上报的都只有一成,一成半。张伟肯定是要把实际调查到的情况通报给各县的,要不然来年各县还肯定把张伟和府衙当傻子骗。当然了,今年已经既定的事实,张伟也就不再追究了。毕竟府衙追究县衙,县衙只好追究老百姓,吃亏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在民生方面,由于淮安不错的地理环境和对外海贸的发达,整个淮安地区的民众生活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是部分边远地区的部分百姓生活还是相当困苦的,甚至有吃不饱的情况。像这种情况,张伟除了催促当地官府给一点扶持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大夏不是后世,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扶贫活动。张伟走访各县之后决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各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水利疏通工程。淮安府本身水量很充足,兴修的水利设施也很多。但很多都已经年久失修,水利变成了水害,并且这些工程往往是各县甚至各镇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以上的问题导致淮安地区的水资源非常的不均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在局部地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张伟决定在水利上干一票大的。为此张伟在大顺十八年七月初,在府衙召开了淮安府“引水通水”专项行动的动员大会。张伟自命为工程总指挥,还特意任命了对水利工作有一定经验的通判赵永康为工程副总指挥。从淮安府户工两房抽调了专业的精干人员组成了工程指挥部,统一调度淮安府六县,修一条能覆盖六县全部主要农耕区的通水渠。准备工程款五十万两,其中布政司支持二十万两,府衙公款出十五万两,六县均摊十五万两。工程修好后,要解决淮安府三十年的农田灌溉问题。张伟先是私下做通了赵永康的工作,然后在大会上整整讲了一个时辰,最后靠官威做通六县主官们的工作。银子的事,也是张伟出面,找苏北布政使谷少海磨了好几天。最后打出了张伟恩师内阁刘副相的旗号,又答应了让苏北布政司冠名和派人监督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才让苏北布政司同意补助淮安府修缮水利。淮安府衙门出的钱最好办,这里只需要张伟一言而决。当然了,苏北行省和淮安府出的银子,到时候肯定或多或少会找工部的水利司报销一部分。最最办的县衙门出的钱,每个县衙门的每年的公款也就五六万两银子,这些银子一般都是分配好去向的,养官吏,支持学校,做公共工程,县里的公益事业,差不多每一分钱都是有主的。因此每个县衙门要分担的二万五千两修渠专款,主要是靠各个大户和士绅及商行的捐助。至于普通百姓,张伟在一开始就说明了,普通百姓出力出工不用出钱。,!为了让大户和士绅及商行出这个钱,张伟逼着各个县的官员们定期定点上门催捐。很多实在搞不定的,都是张伟亲自上门摆平的。对于修渠不上心的官吏,张伟有权罢免的,就直接当场罢免的。张伟权责之外的,张伟也是上书苏北步政司进行弹劾。由于苏北布政使谷少海的支持,张伟的弹劾基本上也是一弹一个准。张伟为了修这条渠是出大力气的,淮安府六县张伟都不知道跑了多少遍,张伟的办事风格和原则也渐渐的为淮安官民所熟悉。在张伟十八般武艺尽出的情况下,最后这条通水渠成了大顺十八年淮安府最大的工程。工程的效率也不错,从农忙后的十月开始修,修到了次年的三月初就已经初步完成了。这条通水渠修好最初的几年,大家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利国利民,也有人认为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不少阴谋论者甚至认为这个工程就是张伟,赵永康等官员捞钱的手段。可是越到后面,大家对这条通水渠的评价越高,甚至成为了张伟在苏北最大的政绩之一。甚至到数十年后,这条运行一直良好的通水渠直接被百姓叫成了张公渠。在后世的史学家和淮安府百姓都给予了这条通水渠极高的评价。张伟为政一方,总算是给当地百姓留下了一点有用的东西。:()从农家子到宰执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