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美国,来到芝加哥的奥本海默,在这里也认识了不少新同事和新朋友。
就比如说腋下夹着一卷报纸,手里拿着午餐向他这里走来,并最终坐到他身边的长椅上的物理系同事康普顿教授。
在自己的家乡纽约,也有比较好的哥伦比亚大学,而在纽约附近的新泽西,甚至有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哈佛大学。
持有剑桥大学博士文凭的奥本海默,在这两所学校中取得一个教授职位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他最终舍近求远,来到了五大湖边的芝加哥,一是因为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研究水平,在整个美国来说是最优秀的。
二也是因为在剑桥大学里运筹帷幄的陈慕武老师,帮他联系到了康普顿教授,为他争取到了这里的一个教授职位。
“中午好啊,康普顿教授!”
“罗伯特,中午好!说过多少次了,哎,不要喊的这么生分,你叫我亚瑟就好了。”
“那可不太好。不管是在物理学上还是在芝加哥大学里,你都是我的前辈。而你又和我的老师是陈慕武博士是好朋友,还引荐我进入到了芝加哥大学,成为一名教授。
“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对您这种前辈直呼其名,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奥本海默说的头头是道,康普顿听的哭笑不得。
“说到你的那位老师,陈博士,这不是今天的《芝加哥论坛报》上,刚好报道了一条有关于他的新闻。”
“什么?我看看?”
说奥本海默从康普顿手中接过了报纸——“接”这个动词用得实在是不合适。
他那个粗鲁的动作和他的身份完全不相符,应该用抢夺这个词才对。
奥本海默拿到报纸之后,便迅速的翻找了起来。
坐在一边的康普顿好意提醒:“科技版,科技版!”
与此同时,奥本海默也在报纸上找到了陈慕武给《王子学院学报》刊登的那篇约稿启事。
其实他本人并没有在《芝加哥论坛报》上面打广告,《芝加哥论坛报》也只不过是转载了《纽约时报》上的消息。
陈慕武会在《纽约时报》上打广告,这本身就是一则新闻。
奥本海默很快就阅读完毕了报纸上的这则新闻,康普顿见状询问道:“陈博士这本期刊现在处于初创阶段,一定会非常缺稿子。罗伯特,你说我们是不是也写一篇论文出来,然后寄到斯德哥尔摩去?”
奥本海默点点头:“康普顿教授,我觉得我们确实可以这样做。那就你写一篇,我写一篇,把我们各自最近的研究成果都写上去,然后尽快寄给陈老师那里。”
奥本海默嘴上答应了康普顿的邀请,心中却在想着另外一件事。
陈老师早就和自己说过要办学校这件事,而且在1926年自己和他一起回到中国的时候,两个人甚至还在上海的瑞典驻中国公使馆里,参加了由瑞典王储出面的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那所学校的办学消息。
陈老师曾经和自己说过,让他回美国到芝加哥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只是一种临时的妥协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还说如果等斯德哥尔摩那边的王子学院建好,自己愿意去那里当老师的话,他一定会张开双臂欢迎。
看报纸上的这条新闻,看样子陈老师已经离开了剑桥大学,去到了瑞典自己的学校。
那么现在是不是也到了自己要离开的时候了?
虽然芝加哥大学很好,康普顿教授和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对待自己的关系都不错,但是奥本海默总觉得身边没有陈慕武,做题研究来就差着那么点儿意思。
奥本海默已经在思考,自己这应该是先拍封电报询问一下,还是直接就动身,去纽约登船前往斯德哥尔摩。
距离勇敢的飞行员林德伯格先生,独自驾驶飞机跨越大西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