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中央研究院聘书
从1912年1月1日,先总理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27年,过了十五年之后,南方的国民政府才终于又一次“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把国民政府搬迁到南京以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各行各业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教育部门也不例外。
在广州国民政府的时期,分管教育的叫做教育行政委员会。
今年进了先总理的龙兴之地南京,有识之士们掀起来了一场教育改革,教育行政委员会的一切职责便由中华民国大学院所接替,成为全国最高的学术教育机关。
在清末民国早期的留学生当中,他们留学的足迹遍布欧美各国。
但因为法国留学的花费比较低廉,又因为法国和中国一样,都是在推翻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之后实行了共和制度,所以在这些身居高位的精英里面,有许多都是法兰西的忠实信徒。
在1924年,陈慕武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冠以后,在德布罗意为了庆祝而举办的那个晚宴上,见到的前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是忠实信徒当中的一员。
他虽然两度留学的国家分别是日本还有德国,但是在任上几次打着辞职的旗号去欧洲考察教育,则是每一站都离不开法国,甚至为了能为在法国的自己和其他学生赚取学费以及生活费,还和几位同道中人一起,在法国开设过一家豆腐公司。
——这不仅仅是因为去欧洲大陆的蒸汽轮船基本上都是以马赛港为终点站的,更说明蔡元培对法国教育模式的看重。
所以等天兵进了南京,稳定下来建立新政权以后,前教育部总长和到现在仍遥领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就用他党国元老的身份,提出来了一份属于新的国民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也就是大学院。
此大学院并非日本教务系统当中,大学高校里相当于研究生院的大学院,而是效仿了另外一个国家。
在这套教改方案中,自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提出来要学习法国的大学院制度,想要把大学院当成是国家最高的教育机关。
然后再把全国划分成为几个大学区,用以代替地方上被废除的教育厅。
在每个大学区内只建立唯一一所公立的大学校,让大学区大学校的校长兼理地方教育行政,以学人兼理教育行政工作。
就以北洋政府的首都北平为例,在1927年,奉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教育部,命令将北大和北平另外八所大学合并成立京师大学校。
到了1928年,北伐军进入到了北平,就顺势把京师大学校改名叫做国立中华大学。
等到国民政府正式推出大学区政策以后,国立中华大学就按照邶平大学区的名字,再次改名为国立邶平大学——这同样也类比了法国的巴黎大学,法国国内的最高等学府。
但是北大师生不想让自己这所原本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和北平市内一堆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混为一谈,所以一直都坚持复校斗争。
所以北大先是在国民政府的妥协之下,改名邶平大学北大学院。
到最后因为在反对声浪特别大,经费开支庞大预算不足,事权不统一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的蔡元培不得不辞去大学院院长的职务。
紧接着大学院被裁撤,所有的教育改革被宣布失败继而被取消,又恢复到了教育部,继续遵循原来的旧教育制度。
虽然蔡元培的整个教育改革,只持续了还不够两年半的时间就宣告失败。
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陈慕武,没有人能够先知先觉。
1927年的夏天,蔡大院长还处在天下刚刚打下来,桥也在过河之后被拆掉的兴奋状态。
望着即将创立的大学院,他的心里充满了势必要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
就在前不久,在一次大学院的筹建会议上,国民政府许多位耆老提议要效仿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等一系列国外的学术组织,建立一个属于民国自己的科学院式样的科学研究组织。
到最后参加会议的众人一致通过了这项提议,会议的议题也随之变成了,这个组织应该叫做什么名字?组织的第一任掌门人,又应该选择谁?
在名字的选择上,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差池,在最后大家一致通过了中央研究院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