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爱因斯坦的野望
刚刚进入到未来三天都要住的旅馆房间,奥本海默正蹲在角落里收拾他们两个的行李,同时也不忘竖起耳朵聆听着陈慕武和爱因斯坦两个人的对话。
他在心中默默感叹,陈博士就像是能插在眼前墙上插座里的一个插头,只要形状相匹配,而且电压也合适的话,那么无论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即插即用的。
在丹麦的时候和玻尔,他能开口就谈论有关量子力学的问题;
在剑桥和罗素,他也能对着一个数学问题侃侃而谈,提供自己的思路。
现在人在柏林,刚下火车,自己还没能从旅途疲惫中缓过神来,但陈博士又开始和坐在沙发上的爱因斯坦侃侃而谈了起来。
幸亏他们聊天的内容,不论是有关万有引力的相对论,还是涉及到电磁学的知识,自己早就已经接触并且掌握。
现在就可以安心地听着两位物理学不同时期的领军人物进行学术交流,不会再像上次的不完备性定理一样,他还要先去恶补一些数学知识——即使学了可还是不怎么容易看懂那些内容。
跟在陈慕武身边的奥本海默,最近渐渐萌生出了一种危机感。
随着陈慕武名气越来越大,他也像质量很大的天体一样,对有志于投身于物理事业的学生,还有已经从事起物理学工作的新人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进入到了1926年的夏天,剑桥大学的校监在英国大罢工之后,搞出来了那么一个乌七八糟的事情,居然想着要驱逐陈慕武。
姑且不论这件事情在国际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有多少所世界各地的知名学府都争着抢着给他抛来了橄榄枝。
就说因为各种原因,自发或者是被他们的老师派到剑桥大学来的那几个人,在邀请陈慕武跟着自己回去这件事无果之后,他们没有着急地立刻就返回国内复命,而是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留在剑桥大学,跟在陈慕武身边一起从事物理学研究。
不提别的地方,只说之前他所在的那个量子力学讲义编写小组,除了奥本海默以外,一开始就只有陈慕武和狄拉克这三个人。
后来,那个匈牙利佬冯·诺依曼来了。
再后来,那个德国佬海森堡也跟着过来了。
区区一本量子力学讲义,其编写小组竟然硬生生地塞进来了五个人。
而且这五个编委的平均学历,基本上马上就要达到了博士水平。
陈慕武是博士,狄拉克是博士,冯·诺依曼和海森堡也都是博士。
让人很不好意思的是,拖后腿的就是博士在读、还没戴上博士帽的奥本海默自己。
好在陈博士已经承诺过,等忙完这一阵,就开始给他找毕业课题,明年夏天一定会让自己博士毕业的。
奥本海默觉得自己一定不能辜负陈博士的期待,必须去努力完成这件事。
去了一趟中国之后,奥本海默的危机感越来越严重了。
他的这种危机感,来源于陈慕武在这次东方之行中,收的新学生。
不过,并不是他在中国国内的大学里收的那三个。
——奥本海默当然知道这件事,陈省身他们去英国的旅费,还是从他这里拿的钱。
因为陈慕武的缘故,奥本海默对中国人没有任何恶意,相反还很有好感。
后来他又在剑桥大学接触到了一起学习和工作的赵忠尧和施汝为,让奥本海默更加确信了自己的这个观点。
中国人不但聪明,而且勤恳,不居功自傲,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默默向前进。
陈慕武再从中国招收多少学生也无可厚非,一是他在学术有这个实力,二是他在剑桥大学也有足够的地位,三是他有钱。
真正让奥本海默有些紧张的,是陈慕武在列宁格勒,新招到的那个苏联人。
不像大部分谈虎色变的西方人,奥本海默对苏联这个国家所持的态度是中立又稍微带点好感的。
他在没到英国之前,就已经在国内接触过那种新的思潮。
就像剑桥大学里的那帮富家公子哥一样,同样是富贵人家出身的奥本海默,说不上对这种新思潮的认可和支持,但是也对其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
他想跟着陈慕武一起回国,一方面是到中国去看一看,另一方面也是想在途径苏联的时候,亲眼看一看这个建立在新思想之上的国家。
因为签证办的和车票买的都比较晚,奥本海默没能和陈慕武还有卡皮察一起去苏联,而是在晚些时候一个人自行前往。
他没赶上伽莫夫在教室里面以一敌几的名场面,也没赶上在列宁格勒大学的食堂,傲气的朗道用俄语和英语前倨后恭,在朋友伽莫夫和陈慕武面前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奥本海默基本上和瑞典王储前后脚到达了列宁格勒,所受到的欢迎程度天上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