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不能去搬叶公超这个救兵,虽然叶公超能说汉语,而且和兄弟两人的关系都不错。
但此时的叶公超正在火车上,以一个极其不舒服的姿势赶着稿。
之前经过陈慕武的一番忽悠,陈慕侨同样也认为叶公超写陈乔治系列的书籍是一件好事。
不但能赚钱,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些洋人对中国人的一些观感。
虽然兄弟两人现在彼此之间有些不对付,但是在“剥削”叶公超这件事上,却默契地达成了一致。
陈慕武为了能转移大哥的注意力,让他不要再纠结爱因斯坦这件事。
于是在火车上,他向陈慕侨交了底,将自己打算在欧洲办学的计划,向大哥和盘托出。
听说小弟要在欧洲搞教育,陈慕侨果然很感兴趣。
但是激动过后,他又觉得陈慕武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几年之前,由众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出面,搞了一个半官方性质的“赴法勤工俭学”,可结果不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就凭自己弟弟一个人单枪匹马,想要在欧洲建立起一所培养中国学生的学校,又谈何容易?
陈慕侨再次向弟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觉得他留在欧洲办学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天真。
且不说别的,就光是资金这一条,陈慕侨就不相信陈慕武能够独自解决。
的确,小弟是拿了一个十万块大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叶公超携手写的那几本书,也赚到了不少钱。
这些钱说少不少,像之前那样,资助那两个从南京来的年青人到国外留学还可以。
但说多又不多,在国内办学都不算富裕,在国外办学岂不更是杯水车薪?
陈慕武心中有一系列的发财大计,可他现在没办法和自己大哥说说出来,只能含含糊糊地把资金这件事给糊弄过去,说是有一个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冤大头瑞典王储出钱,他本人只不过想要多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捎带脚再培养几个留学生出来。
陈慕侨对自己弟弟的这种说法将信将疑,他原本想的是,让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的陈慕武,再在欧洲搞上几年研究,然后就把他叫回国内,在北边的北大也好,或者是上海的南洋大学里,给他搞一个教授当当,毕竟梁园虽好,也不是久恋之家呀。
但在此之前,陈慕武已经对回国这件事表现出了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嘴里突然说出诸如“只要回国就会四零四”这些听不懂的怪话。
而且,倘若自己弟弟说的属实,瑞典的皇太子真的愿意自掏腰包办这么一所学校的话,这个条件在陈慕侨听来还是很心动的。
因为陈慕武和他提到了创办技术学校的问题,所以在陈慕侨的理解当中,这所创立于瑞典的学校,应该和之前在法国创办的中法大学类似,都是把中国学生派到国外来勤工俭学。
虽然瑞典不像英法德美日一样是老牌列强,但也能在列强当中排得上二等。
而且瑞典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它同样位于欧洲。如果能把学生派到瑞典来留学的话,也能让他们更加方便地学习了解西方的先进知识。
陈慕侨向自己的弟弟提出来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他说或许可以等自己回国之后,由他出面亲自到北平的教育部走一趟,和民国政府搭上关系。
陈慕侨觉得自己作为南洋大学的教务长,校长之下的第二人,在教育部那里还算是能搭上话的。
而且现如今以教育次长身份代理部务的马叙伦同样也是浙省人,自己和他之间还有同乡之谊。
如果真由民国的教育部出面,那么这所在瑞典模仿中法大学成立的学校,说不定还真能办起来。
陈慕武觉得自己的大哥提出这个想法应该是出自好心,但他的的确确是出了一个馊主意。
在现在的北洋政府时期,民国的教育部充其量只是没钱而已。
等到了四年之后,城头变幻大王旗,那可就不光是没钱,可能还要反过来往国内输血。
这谁能受得了?
陈慕武赶紧制止了自己大哥遐想:“大哥,我并不想和国内的政府部门产生任何联系。我虽然远在欧洲,但也大概知道在出国的这两年时间里,政府的内阁换了多少届。
“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打完了一场仗,在紫禁城里被软禁了十几年的小皇帝虽然被赶了出去,但是那个靠着贿选上位大总统曹锟,又被冯焕章将军给软禁了起来。
“现如今,各个政府部门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工夫来管我这所学校的事?
“大哥,实不相瞒,我在典礼结束之后,又在斯德哥尔摩多呆了几日,就是和瑞典王储仔细讨论在那里建学校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