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年头没水管,咋的引呢?
稻田灌溉无非三种。
自然灌溉,也就是等天降雨,靠天吃饭当雨水充足的时候,梯田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但这个不保险,要是哪年天不测风云,赶上雨水少,干旱的时候,雨水少得难以维持水稻生长,那该怎么办?老百姓又该怎么整。
不能只靠老天降雨。
这年头,也没有人工降雨,要是有人工降雨,那一旦干旱,搞一下人工就好了,虽然成本有些高。
但现在不止是成本高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大周技术没到这个地步,人工降雨这技术还在娘胎里头呢!
白子豪想的是,在山顶建库蓄水。
要是真碰上干旱,那么可以利用前期积蓄的雨水来灌溉,继续续命。
白子慕也是这般想。
如此,便不是每座山都能搞这梯田了。
两人又是商讨一番。
要想蓄水,那这山光秃秃的不行,植被茂盛,才能形成自然的泉眼,花花草草多,能自然形成一个小型生态圈,如此,山水才能确保充足。
白子慕和白子豪在岭南是挨镇挨村的走,确定了梯田修筑的位置,在纸上一一画好,记好,又根据梯田的位置,和周边山体的自然条件,选择了蓄水塘、蓄水库的位置。
蓄水塘和蓄水池必须建在泉眼的附近,如此不但能积存雨水,还能够利用泉眼的水。
选好址,那么接下来就是挖渠建库,再然后便是要山山相连,沟沟相通,沟渠四通八达,灌溉起来就方便省心了。
三人跑了十六个村,四个镇。
不可能全跑完,只能择地查探。
然后村民们就觉怪得很了,最近村里来了两男一娃,一直搁他们山腰处逛来逛去,手上还拿着本子,三人从东逛到西,又从西逛到东,时不时的还要写一下东西,捏起一点土来放鼻子下头闻一闻,舔一舔。
像有毛病一样。
村里来了陌生人,村民们开始是警觉,可白子慕和白子豪三人虽然头发拉渣有点像要饭的,但模样好,还会说话,问的都是山里的和庄稼的事,哪里有山泉,山里哪里会冒水,这些有啥不能说的啊?村民们是刚和他们说两句,就嘎嘎直笑,问什么说什么。
根据上头几点,白子慕和白子豪是拟了十来个方案,最后又一一否决,一一修改,一一完善,在外头呆了将近两个月,最后可行性的方案才正式确定出来。
不过回了京,还得给农事官们看看。
这事儿一旦开始做起来,那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小数目,而且这是大政策,行得通,是要大力推广的,上位者位越高,越得慎重,因为一个弄不好便是劳民伤财,引起公愤,这事不能马虎,也不能出半点差错。
白子慕怕他和师兄想不全,多个人来看看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