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天,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卧龙岗都诸葛亮。这一次,刘备没有莽撞地直接带着关羽张飞前去,而是派遣了斥候确认诸葛亮就在家里,他才带着两个兄弟再次郑重其事地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来到卧龙岗下,叫来了监视卧龙岗诸葛亮草庐的斥候头目。“张思,确定诸葛孔明在家里?”“主公放心,昨晚我亲自摸到诸葛先生的院子周围仔细观察了,诸葛亮兄弟以及诸葛亮的夫人,还有几个仆人都在院子里,今天没有人下卧龙岗。”“张校尉辛苦了。”说罢,刘备整理了一下衣服,反身上马,带着关羽张飞直接奔上卧龙岗。三人刚把各自的战马拴在诸葛亮院子外面的树上。就看见一个二十左右青年缓缓走了过来。“想必来者就是皇叔和关张二位将军吧,在下诸葛亮。三位大驾光临,使得寒舍蓬荜生辉啊!”“诸葛孔明,你不厚道,我们接连来你家三次找你,前两次都吃了闭门羹。”张飞气呼呼地说道。“三弟不得胡说,人家孔明先生那个时候的确不在家,再说了我们来拜访人家,也没有事先通知人家,我们什么时候要来,所以没有见到诸葛先生,那是正常不过了。”果然,刘备就是张飞的克星,每次只要刘备一发话,张飞就得老老实实闭嘴听话。诸葛亮把刘备三人引入他家小院内的凉亭里坐下,诸葛均给几人端来茶水。“孔明实在想不到皇叔会亲自前来寒舍,前两次孔明都不在家,实在汗颜。”具体是否真的不在家,刘备根本就不在乎,只要能见到诸葛亮,那就行。毕竟,在徐庶的介绍里,他可是把诸葛亮说得不像人。说是智近乎于妖的存在。刘备也很清楚,徐庶本身就是一个顶级谋士,但是谁会嫌弃自己手下的能人多。想起自己的先祖高祖皇帝,能力一般,实力一般,就是因为网罗他一大批的能人,所有逐鹿天下最后他赢了。高祖皇帝能行,他刘备为什么就不行呢?“孔明先生不必在意,是我们来的仓促,没有事先告知。”“备拜会先生,是有事情向先生请教。”刘备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似乎又是做出了莫大的决定。“备于穷困潦倒之际投靠刘荆州,景生公将半个南阳郡交给备打理。如今有元直的帮助,我以区区半郡之力畜养了五万军队,然而这已经是备的极限了。备想匡扶汉室,然如今的形势却让备感到心力交瘁,不知前途在哪里。不知孔明先生可愿意教我?”刘备这一通话都是真情表露,没有半点作假,听得诸葛亮都不禁安然神伤。然而,这种情况下刘备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诸葛亮似乎并不是很担心。“玄德公,如今天下,刘辟一家独大,已经形成了其一家独抗天下之局势。刘辟此人让我等不得不佩服,可以说是起于微末,并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确定如今的成就。不怕玄德公笑话,如果刘辟能够更有魄力一点,在去年在并州直接袁绍,此时的刘辟或许已经全据河北之地,整个北方或许也就只剩兖州的曹操了。然而,刘辟或许是考虑其对地方管理能力的薄弱,刘辟每一步都控制了其扩张的脚步。传闻刘辟如今正在他的控制区推广全民教育,想要自己培养地方管理人才,然而这有岂是短时间内能够达成的。今后几年如果诸侯不联合进攻刘辟,这个天下或许就要安定几年了。”“孔明先生,刘辟如今势大,我们能否联合刘辟以匡扶汉室?”然而孔明却摇头说道:“玄德公,如今汉室势微,陛下也非雄主,指望如今的汉室中兴,其实可能性不大。除非汉室能够掌握绝对强大的实力。而刘辟就算愿意投靠汉室,他也不敢冒险,哪一个皇帝能够忍受自己的手下次自己的势力还强大。就算刘辟最后真的愿意放弃手中的一切权力,皇帝也不会心安,最后还是回家想法设法赐死刘辟。至于刘辟的那些手下,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这就是人性,就算皇帝能够保证不清算这些人,但是他们已经彻底得罪了天下世家,那些世家也不会饶了他们。如今的刘辟其实已经没有退路了。”“难道汉室中兴就真的无望了吗?”刘备一下子就情绪极其低落,因为诸葛亮没有说错。然而,诸葛亮却微微一笑。“玄德公,其实汉室中兴也不是没有机会。”“还请先生教我!”刘备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玄德公,想要中兴汉室,你就要掌握绝对的实力,仅仅是现在半个南阳郡以及手下五万大军是绝对不够的。”诸葛亮幽幽得说道。“玄德公,如今想要匡扶汉室,采用常规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刘备深深一鞠躬。“还请先生教我非常规之法。”诸葛亮看了刘备一眼,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前年就大诸侯围攻刘辟,荆州也出兵十万,然而这十万大军却是荆州的世家大族拼凑出来的,因为景生公并不赞同进攻刘辟。最后的结果想必玄德公也是清楚的。荆州世家大族拼凑出来的十万大军全数陷在扬州,为了赎回被俘的各世家的人,各世家大族有送了数十万人口去扬州。这样一来,荆州世家实力大损,而景升公却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掌控了荆州。心情大好之下的景生公对他的蔡夫人旦旦而伐,然而景生公毕竟年龄大了,时间一久,身体就扛不住了。如今景生公的身体可是大不如前。而景生公的两位公子却不适合做这乱世的荆州之主。如果强行将荆州交到他们的手上,反而是害了他们。玄德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多多结交荆州的一众文武,正常结交即可,不用蓄意结交拉拢。等到景生公百年之后,玄德公即可顺利接手荆州。我想走了荆州,玄德公一定可以大展一番拳脚。或许,匡扶汉室也不再一个梦想。”:()东汉末年烽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