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无法想象到,有书籍会被烧掉。
他们无法想到,一些人想要读书而不得。
对比自己,有着书籍摆在身边,摆在宽阔的阅览室,图书馆,等待着自己去读。
他们却从没生发过这样的一点想法。
是该好好读几本书了!
这是年轻人心里的声音。
更多的,有过那个时代经历的中年和老年人,他们更想起了,那些曾经想读而不得,后来忘却去读的书籍和诗篇。
“明天我要去图书馆转一圈。”在河省形台的一个老爷子跟他的老伴说。
“儿子,明天帮我去买一本书回来,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广栋的一个退伍老军人对他的儿子说。
如果不是朗读者,儿子不解父亲为何会提起这本书,可同样看过了朗读者,听到了洛一明的朗读。
他知道,老爷子是想起了他的那个年代,想起了这本书。
战争远去,但和平却仍需要维护。
这样一本书,会给人思考,会让人懂得和平来之不易。
如果说第一期的朗读者,仅仅是用母亲的话题强行赚取了大家一波眼泪,只是宣扬了尽孝精神,小程度的宣传了、启发了观众读书。
但第二期,洛一明身体力行的用自己的朗读告诉了大家,应该去多读书。
“我和他们一起愤怒!”
“一起激动!”
“一起吟诵写在墙壁上的诗句!”
“或是一起走进崇山峻岭,在森林里,在篝火旁,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洛一明的声音越来越高亢,他好似翱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雄鹰。
“书里那些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如同一团团模糊的,但却跳动的火焰在我的眼前闪烁。”
“我想起g曾经在《红岩》的扉页上写着:任何化学物质产生的火焰,最终都会熄灭,而用生命点燃的火焰将……永远……燃烧。”
洛一明的朗读结束了,他的双手举起,左手中拿着那本轮椅上的梦,那是他骄傲的奖杯。
因为读书,因为朗读,他感觉很骄傲。
之为一位朗读的亲身参与者,一位朗读者节目的总导演,他为能打造这样启发心灵的节目感到幸运。
全场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再一次被洛一明的实力折服。
第一期的朗读者,被一些人挑刺董青的煽情能力不够,假哭。
那多少影响了朗读者的火爆程度。
可第二期,朗读者在洛一明和黄博的合作下,炸裂了整个华夏。
那些第一期之后便期待这个节目的媒体,在看完了第二期的朗读者之后,都对洛一明这个鬼马天才,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篇文章有一千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