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就是建安六年了。在新的一年里,天下所有的诸侯王都在厉兵秣马,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建安五年,袁绍曹操甚至刘备都对刘辟出兵了,然而三家都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几乎都可以说是损兵折将,损失惨重。相对而言,实力最差的刘备损失还是最轻的,仅仅损失三万大军而已,作为他们招牌关羽张飞也就挨了两箭,个把月就康复了。而作为实力强大的袁绍和曹操就损失惨重了。曹操损失了十三万精锐大军,同时损失数员大将,连手里最大的王牌汉帝都给扔了。而作为除了刘辟之外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袁绍,其损失也是相当的惨。损失四十万大军不说,还丢掉了青州全境,冀州也丢掉了三个郡国,外加河内郡。刘辟的势力逐渐逼近了袁绍统治的核心区域。看着倾尽荆州全力弄出来的五十万大军。南阳王刘备也是忍不住意气风发。但是想到袁绍的悲惨遭遇,刘备突然又嘚瑟不起来了。心里有大恐怖,南阳王就找到了他都军师。“军师,如今我们已然有了五十万大军,可是也怎么感到心里还是不踏实呢。”“大王,如今刘辟已经拥兵百万之众,而且刘辟的军队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根本就不是一家诸侯能够抵抗的。”诸葛亮摇头说道:“想要对抗刘辟,只有和天子的各家诸侯都联合起来。在我们这个方向,我们能够联合的最好结果就是江东的吴王孙策。江东与荆州有仇,那是因为以前的楚王弄死了吴王的父亲孙坚。现在前楚王景升公已经薨了,也可以算是人死账消。我们和吴王结盟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刘备狠狠一锤身边的案几。“军师,我们就和吴王结盟共同对付刘辟。”“大王,我们如今就需要和吴王结盟,最好是能够光明正大地和吴王会盟。”“军师,这样一来,刘辟岂不是就要重点关注我们这里。”刘备想的是和吴王偷偷结盟。“大王,我们就是要把刘辟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这边来。”“军师,我们才刚刚占据荆州,虽然我们如今有五十万大军,但是我们的军队需要训练。我们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来训练这些新兵。如果这个时候刘辟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身上,那可是不妙的。”“可是,我的大王,如果刘辟击败了袁绍彻底占据了冀州和幽州,在击败曹操占据兖州,然后挥兵南下,那个时候大王所言面临的处境又是如何?”“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军师,本王明白了。”刘备严肃地点了点头。“一旦刘辟彻底解决了北方的敌人,也就是我们这几个南方的诸侯王的末日了。刘辟的实力太强大。我们不仅要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还要抑制刘辟实力的提升。军师,我懂了!”建安六年二月,天下各路诸侯王都在忙着春耕。然而,这个时候,南阳王的谋主诸葛亮却放过一个书童,乘坐一叶扁舟,顺江而下,去执行他的秘密任务去了。诸葛亮此行就是为南阳王和吴王结盟打前站。听说南阳王谋主诸葛亮要拜见自己,吴王孙策似乎有些明白他的来意。当即召见了周瑜。如今的周瑜,因为吴王孙策仍然健在,周瑜在江东的地位那也是如日中天,可以说如今的周瑜在江东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大王,南阳王此次派遣他的谋主前往我们江东,目的就是要和我们结盟,竭力对抗刘辟。”对于诸葛亮此来的目的,周瑜和孙策都都是心知肚明的。“那我们见不见?”“见啊,怎么不见。大王堂堂吴王还会怕一个诸葛亮吗?”诸葛亮的到来,自然也引起了江东那些世家大族的注意。孙策虽然对江东的世家大族也不是很友好,但是相对刘辟来说,孙策那就太友好了。孙策对江东世家不友好,仅仅是因为江东世家不时找孙策的麻烦。对世家大族这一社会现象,孙策并不反对。但是,刘辟却要从制度上消灭世家大族。让世家大族失去特权,成为普通的国民。这就让世家大族和刘辟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死敌。孙策把诸葛亮晾在驿馆好几天,就是不接见诸葛亮。就连诸葛亮的书童都有些慌了,但是诸葛亮却很笃定,吴王孙策会接见自己?南阳王和吴王的结盟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一方面,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孙策也是需要江东世家大族支持的。而天下的世家大族都视刘辟为仇寇。果然,看到孙策把诸葛亮晾了几天都没有下一步的动作,江东世家自己就开始行动了。孙策手下那些出身世家的家伙,接连不断地求见孙策。甚至连有老好人之称的鲁肃都来求见孙策。“大王,如今江东士族舆情滚滚,都希望大王能够和南阳王结盟。”一见到孙策,鲁肃就直接进言。“子敬,你也认为我江东需要和荆州结盟吗?”孙策面色严峻,看上去有点生气的样子。“你认为,就算我们和荆州结盟,我们就能打得过刘辟大军吗?”“大王,您说,如果淮王解决了北方的赵王和魏王,他就会停下扩张的脚步吗?”孙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了鲁肃一个问题。“子敬啊,你觉得我能够称霸天下吗?”“大王有称霸天下之资!”鲁肃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孙策并没有被鲁肃拍马屁而洋洋得意。如果这个天下没有刘辟,他孙策自己也会这么认为。但是,这个世间他就是出现了刘辟。刘辟如同一座大山一样横压在诸位诸侯王的头顶。刘辟不死,他孙策就不会升起争霸天下的野心。和南阳王刘备结盟的话,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想要我出兵攻打江北,那就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江东在江北其实有不少的领地。然而现在,江水就真的成了刘辟和孙策实力的分割线。:()东汉末年烽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