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袁术与他的十五万大军一起进驻石城。同时,袁术要求丹阳郡的所有县令在十日之内赶到石城。袁术要用他的威名直接。压服丹阳郡的所有县令,从而兵不血刃拿下丹阳郡。十五万大军进驻石城的消息直接浇灭了丹阳郡所有县令的侥幸心理。芜湖孙策军大营。“伯符,这这个方法太冒险了,我不同意。”孙策和周瑜就如何解决袁术大军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周瑜大声说道:“伯符,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这么单枪匹马地直杀袁术大营,一旦发生什么意外,或许袁术一旦有了防备,你走都走不脱啊!”原来,孙策的想法是直接带一万大军到石城去,将大军的营地扎在距离袁术大军营地的周边,然后孙策带几员大将,拜访袁术,挟持袁术,要他交出兵权。以袁术贪生怕死的性格,这种方法成功率很高,而且一旦成功,袁术的十五就直接成了孙策的部下。“公瑾,如今袁术拥有十五万大军大军,还有一万五千套铁甲,我们或许能够正面击败他们,但是就算我们击败了他们,我们的实力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失,甚至就算最后把袁术的残余部队吸收了,我们极有可能比不上我们现在的实力。”孙策似乎对他的这个主意很是坚持。“而且战场无眼,上了战场,谁也不知道我们会不会遇到意外。”周瑜沉默了,因为他知道孙策说得对。如果能够兵不血刃拿下袁术这十五万大军,孙策的势力一举就会成为天下顶级的势力,也不用向曹操服软说好话了。而且,如今在江北出现的那个霸王级别的势力给孙策的压力也非常大。刘辟一旦吃下庐江九江二郡,势力在短时间内必定会迅速膨胀,到时候南下就会是刘辟的一个选择了。如果孙策能够顺利吃下袁术的这十五万大军,孙策也就有了对抗刘辟的底气。“伯符,那我和你一起去吧。”周瑜的语气也很坚定。“好!”孙策大声说道:“就让我们兄弟去见识见识我们的袁公,给他汇报一下这几年我们兄弟在江东取得的成绩。”当即,孙策周瑜就点兵一万,向石城进发。同行的有太史慈周泰董袭潘璋四将。孙策的其余将领都留在芜湖大营统领孙策剩余的几万大军。当得知孙策率领一万大军前往石城,袁术与他的一众文武都笑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孙策此举就是在向袁术表示,他是带军前来归附的。如果孙策有异心,他绝对不会只带一万大军前来。“各位,我没有说错吧,孙郎我还是很了解的,做事情很有魄力,也很有眼光。”袁术又有些飘了。“孙郎是个人才,他既然带兵来投靠我们,我们也不能小家子气。给他五万大军,让他首先给我拿下吴郡。”袁术笑哈哈地说道:“以孙郎的本事,一个月时间,应该就能平定吴郡所有的杂音。”堂下的一众文武都面面相觑,心里嘀咕着,跟着这样的主公真的可靠吗?“主公,孙郎在江东的威名太盛,不应该立即给他这么多的兵力。”阎象首先说道:“孙郎在横扫江东的过程中,网罗了大量的文武人才,主公应当先施恩威,拿下孙郎的那些属下。只有彻底收服孙郎的那些属下,我们才能放心让孙郎带兵啊!”袁术一想,也是那么回事啊,万一孙郎有异心呢?自己把士卒给他带领了,万一他带着人跑了呢?这家孙策可是有前科的,以前就带着自己给他的三千人马说是来江东报仇的,结果这个家伙到了这边打出一片天下就不再理会自己了。这一次,要不是自己带了十五万大军下江东,这个孙策肯定都不会理会自己。“阎公真是老成谋国啊!”袁术做出一副虚心采纳的样子。“孙策一来,我们就将其软禁起来,然后派遣大将前去接收他的军队。”袁术点头说道,一副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样子。“主公英明!”杨弘也上前一步说道:“我们还要赶紧派人前往芜湖,那里还有孙策的几万大军,一旦孙策被软禁的消息传到芜湖,恐怕会生出乱子,我们应该派出大军前往弹压,同时将那几万大军收服。”“好,这个活就交给我们的杨大将了,孙策一来,我们将其软禁之后,立马派人先拿下他带来的这一万大军。”袁术拍板道:“然后,再辛苦杨大将一趟,带8万大军前往芜湖,一举收服孙策在芜湖大营的那几万大军。而后,杨大将就要带着这十几万大军横扫会稽郡和章豫郡。至于我们身边的吴郡嘛,随便派遣一员大将,领兵万月余即可拿下。”这个时候,袁术已经在做一统江东的美梦了。“主公,孙策的那些手下估计短时间也无法将其彻底收服,末将建议还是先将他们软禁,之后再慢慢得将其收服,从而为我所用。”杨弘再次建议道。孙策带领一万大军,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赶到石城,将一万大军在袁术军的大营边安顿好了以后,带着周瑜太史慈周泰董袭潘璋等人就直接前往袁术位于石城的府邸。“伯符,我们不先准备一下?就这么直接就去见袁术了,是不是太仓促了?”周瑜还是有些不放心。“公瑾,你大可以放心,袁术的那些手下,和他袁术一样,都是些酒囊饭袋,尤其是那些武将,现在根本一个能拿的出手的都没有。”孙策豪气干云地说道:“只要我们几个到了他袁术的大堂之上,突然暴起,很容易就能控制局面。”说着拍了拍身上的铁甲。“我们也不是毫无准备不是。我们可是都身穿铁甲的,一般武器也很难伤到我们。就算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你周公瑾,那也是妥妥的二流武将。就凭我们六个人足以控制袁术和他的那一众文武。”说罢,孙策带着几人大步流星地走向袁术的议事场所。:()东汉末年烽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