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侯大人,您让……您的妹妹交给下官的信,下官已经看了。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沈长青吞吞吐吐,但看到许开那不耐烦的脸色,当即继续说道,“您的那份‘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计划,恕下官无法赞同!”
“哦?为何?总要说个理由出来吧。”许开有些惊讶,按理来说这项计划应该得到支持才对,可为何看沈长青的样子无法同意?
“是,首先便是财政方面的问题。您让所有到达六岁的儿童学习,一直到十五岁或考上童生为止,期间所有学费都有官府负责,您不觉得这会给东亭县的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吗!”
“我给伱的信上已经说了,目前的所有开销都由我个人负担,直到东亭县的财政情况增长到能够自给自足的地步。”
“您的计划从长远看来,对于整个东亭县的好处不可估量,然而,这个时间是以百年计的。如此一来您需要多久才能才能让东亭县达到能够负担的地步?就算是您,恐怕也难以承受吧。”
“就算假设我在这百年间境界原地踏步好了,你为什么认为东亭县要达到能够负担这笔钱的时间需要那么久?”许开挑了挑眉,“你该不会没把我信后面的内容看完就跑过来说不可行了吗?”
“……啊?”沈长青的声音有些错愕。
“尚未看完信的后半部分便跑了过来。沈长青,你以前可没有如此不稳重啊。”许开的声音冷淡了下来。
“请、请东亭侯大人恕罪!是下官心急,没能看完您的信便唐突过来冲撞于您,还望……”
“好了好了。”许开无聊地摆了摆手,“这件事待会再说。你反对它的理由应该不只是如此吧?还有什么,都说出来。”
“是。东亭侯大人,下官认为您将门槛设置得太低了,只要年满六岁即可参加这个‘九年制义务教务’,到时候书院被人满为患不说,到时候什么人都进来,想必会把书院惹得乌烟瘴气。下官认为您应该设置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可以不是家世,可以是学习的速度,比如开蒙时多久能够熟读《三字经》《百家姓》……设置一个标准,满足标准的人才可以入学。”
人族其实有和义务教育类似的制度,但那仅限于开蒙。只是开蒙的先生几乎都只是读过书的普通人,便是童生都少得可怜。正因如此,人族的识字率才非常高。
但也仅限于开蒙认字了,此后如何学习,除非表现实在优异且家境贫寒无力继续读书,才会有官府资助。这也算是个人才筛选机制。
沈长青认为,许开或许就是想要在这个制度上继续发展,但即使如此,也不应该将门槛设置得这么低。
“还有呢?”听到这里,许开猜出了沈长青最后一个原因。
沈长青咬了咬牙,还是说了出来:“还有就是……您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您让所有人都去读书,那些天资愚钝、连童生都始终考不上的人是否会因此执迷于科举,致使耕田种地之人,商贾贩卒之流荒废了本业?若是如此,国运必将因此而受损啊!”
沈长青的话语几乎带上了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死一般的寂静。
“……”
沈长青不敢发出丝毫声音,低垂着头。然而半晌过去,四周还是如之前一般寂静。他冷汗直冒,一滴一滴地垂落于地,发出微不可察、于此时却又声如雷震般的响声。
他终于再难以承受这种氛围,猛然抬起头,却发现许开那冷淡的视线一直平静地看着他。
“——!”
而此时,许开方才缓缓开口:“我还从未听说过,发展教育事业会导致国运受损的。”
“——!还请东亭侯三思!”
许开看着沈长青一副死谏的模样,心情变得更加糟糕。
他看过这种。
在来东亭县的路上,他没有请大历圣人直接将他送到东亭,而是一路乘车而来,也不隐瞒自己的行踪,便是为了看一些东西。
比如那些知县知府。
现在,沈长青就像他们一样,只是把百姓当作提供国运的工具罢了。
“首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我掌握一种无需文气也可以提炼出浓厚酒的做法,以及一种全新的、足以引起所有餐桌震动的调味品。有这两样在,粗略估计最多三年,理想情况下连一年都不需要,便可以让东亭县可以自主负担九年义务教育的开销,而无需再借助我的私人财产。其次。”
许开站起身来,沈长青见此也连忙想要站起来,然而许开瞬息之间便来到了他的身边,左手轻轻地放在他的右肩之上。便是如此,就让他感受到重若万钧之重压,肩膀传来嘎吱般不堪重负的声音,身体也无法再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