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说盛文晖还有大哥。 “我都没听说过徽州还有个大伯……”东瑗见盛夫人说起大伯家神色就微微黯了黯,不敢深问,只得随便寒暄一句,准备寻个话头把这话岔过去。 盛夫人却说:“大伯是侯爷的庶兄。没了十几年。他子嗣单薄,只有个辰哥儿在你大伯母跟前伺候。你大伯母姓程,是徽州当地人,不肯离乡,所以没跟我们上京都来。留在老家看守宅子。” 东瑗哦了声。 日子平静里过了两个月,盛京进入了冬月。 冬月初九这日,东瑗在案几的书上画了个圈。 盛修颐西北之行已经整整五个月。倘若事情办妥,他现在开始启程回京,也许能赶上东瑗孩子出世。 她已经七个月的身子了。 倘若不能,便要错过了。 这日的天气阴霾得骇人,黑云四压,寒风似刀子般割在脸上。 天气转冷后,盛夫人让她每日有空就去元阳阁坐坐,免了早晚请安。怕天黑路滑,她伤了身子。 东瑗也应允了。不管刮风下雨,每日巳初都要去盛夫人那里坐坐。 盛夫人嗔怪她。 她就说闷得慌,想和娘说说话。她很坚持,盛夫人也由着她,只是吩咐多派几个丫鬟婆子陪着。 冬月初九这日去了元阳阁,盛夫人正在叮嘱两个小丫鬟收拾包袱。 “娘,爹爹要出门吗?”东瑗给盛夫人行礼后,看到炕上的包袱里裹着男式的裘袄,就问盛夫人。 盛夫人神色哀婉:“不是,沐哥儿要出门。你徽州的大伯母没了。颐哥儿和侯爷都不能回去,让沐哥儿回去送送她。” 三爷盛修沐有差事的。 而二爷盛修海上次因为袁家小姐的事被打了一顿后,一直“卧床”,差事不做了,赋闲在家。 “二爷也去吗?”东瑗问。 盛夫人微顿,叹了口气才道:“海哥儿受了些风寒,不能赶路,才让沐哥儿去的。” 第123节子嗣单薄缘由(1) 盛夫人带着丫鬟们收拾好包袱,片刻盛修沐便进来了。 外面风很大,他穿着灰鼠缂丝风氅,还是冻得嘴唇紫乌。 他进了门,骤然感觉放了防寒帘布的东次间温暖如春,笑呵呵褪了风氅交给一旁的丫鬟,给盛夫人和东瑗行礼。 东瑗挺着大肚子,微微屈膝还礼。 盛夫人就把搁在炕上的盘螭铜手炉递给他:“我的儿,快暖和暖和。”然后感叹,“今年冷得特别早……” 盛修沐直笑,接过铜手炉送回盛夫人手里,将自己宽大结实的手裹着盛夫人的手:“娘,我不冷,您捧着暖和暖和……” 盛夫人的笑容就溢满了眼角。 丫鬟端了热茶来,盛修沐不顾东瑗在场,毫无形象一口气全部喝了下去。 胃里暖和了,身子就暖和。 听说他十五岁去了西北大营,在那里历练了三年才回盛京。回京后,一直御前行走。 给天子做伴当,将来会有锦绣的前程。 盛夫人对小儿子的事最满意。 只是他的婚事令盛夫人不太高兴。 皇上把萧家七小姐萧舞倾赐婚给盛修沐,是今年正月里的事。 可盛昌侯说,按照徽州老家的规矩,一门一年之内不能娶两房媳妇,今年办了盛修颐的婚事,就把三爷盛修沐的婚期定在明年三月间。 盛修沐都快二十了,还是孤身一人。 尚未娶妻,又不能先纳妾。盛夫人看着他房里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心就疼了起来。 “你爹爹替你告了几日的假?”盛夫人问盛修沐。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儿子的手摩挲。顺势又把铜手炉塞到了他手里。 东瑗坐在他们对面的炕上,含笑听着。 “娘。我自己告假的。”盛修沐觉得盛夫人把他当小孩子,就顺势用撒娇的口吻逗盛夫人开心,“您还当我在朝中凡事依仗爹爹?孩儿长大了,娘……” 盛夫人直笑,眼睛却有些湿润,喃喃道:“沐哥儿也长大了,你们兄弟姊妹都长大了。” 盛修沐见盛夫人善感起来,不敢再说这等煽情的话,笑道:“娘,我明日就去徽州。您想要徽州的什么东西?我给您带回来。” 盛夫人用帕子抹了抹眼角的湿濡。笑了笑道:“都不拘的。每年徽州那边庄子里都送东西来,娘倒是没什么想得紧的……”顿了顿,又道,“娘和你大伯母二十几年未见,你替娘在她灵前多磕几个头。” 说起那位大嫂。盛夫人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