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孙君华都很支持宋恂去参加党校的入学考试。她家袁梅的成绩其实还可以,努努力的话上省内的本科是没问题的。不过,袁梅放着本科不想报,却一心想上党校的大专。一是因为党校结业快,别的学校三年才能大专毕业,而那边两年就能上岗工作了。二是因为各级党校如今都缺少理论课讲师。这一批学员毕业后,有二十人会被留在省委党校任教。袁梅就是看准了这个任教机会。她的青年时期基本都是在最基层的农村和工厂度过的,一份党校讲师的工作,对她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孙君华直觉自家闺女八成是要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党校了。如果宋恂也能去党校上学,他们就能相互照应一下。至于多一个人考试就多一个人竞争这种顾虑,是完全没必要的。这次的录取比例是,在职干部和退伍军人占80,高考生占20。双方分卷考试,分别录取,两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孙君华能想到的,袁梅这个当事人当然也能想到,她也不劝宋恂仔细考虑了。跑进书房翻出老袁同志的一个笔记本,将上面记录的党校招生章程分享给了宋恂。“党校招生的事还没有正式公布,我爸也是这次去省城出差才听说的。你看看这上面的具体内容吧。”宋恂接过来大致扫了两眼。袁书记的这份招生简章应该也是从别处抄来的,只记了一些关键词。政治清白,政历清楚,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三十岁以下,婚否不限。考试科目与高考完全不同,只有两科——政治和作文。但是政治考试的内容很多,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的政策方针。虽然实收100名学员,可是分配给各地区的报名人数并不相同,比如省城有200个,而海浦地区只有60个可以参加正式考试的名额。这60个名额看似不少,却是要从全地区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拔的。能否被选中也不是通过职位高低决定的,而是要考察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从袁书记家离开,宋恂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儿子散步回家。吉安刚走几步就晃了晃他的手问:“爸爸,你也要去考大学啦?”“不是大学。”宋恂跟小孩子解释不清楚党校和大学的区别,便又改口说,“还没想好。”“你要是上大学是不是也得走啦?”吉安仰着头小心翼翼地问,“能带我跟弟弟不?”“你俩不是总偷偷跟妈妈告状说爸爸不好嘛,还跟着我干嘛?”“我没告状,”吉安绝不承认自己干过这种事,继续追问,“到底能不能带着我们?”“你俩想跟着我去上学吗?”延安赶紧点头说:“想!我们可以像小姐姐一样,住在学校里。”他还记着灵灵姐弟可以跟妈妈一起住呢。宋恂着实没想到这小子能将这件事惦记这么长时间,哭笑不得地在他头上揉了一把。见他不答应,吉安又有些着急地摇晃他的手臂催促。“爸爸还没想好要不要考大学呢。”宋恂实话实说。他向来是比较偏爱理工科的,对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实在没什么兴趣。让他未来两年一直坐在教室里学马列,他光是想想就觉得泰山压顶。不过也不可否认,去党校进修确实是一条捷径,可以解决他眼下的所有问题。不但可以锻炼党性,强化党性修养,对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孙奶奶说,你要是去考大学,就可以跟妈妈在一起了!”延安跟苗苗玩跷跷板的时候,吉安一直呆在屋里,竖着耳朵听大人谈话。他以为爸爸去考了大学,就能跟妈妈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了。“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怎么还整天惦记着找妈妈?”宋恂斜他一眼问。“我不是大孩子,我是小孩子!小姑说坐车买票的才是大孩子,”吉安带着点骄傲地说,“我不用买票!”宋恂:“……”不用买票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他俩搭乘公共汽车和火车,甚至去各种景点都不用买票,身高还不到一米二……宋恂不跟他们探讨大孩子小孩子的问题,给两个小子起个头,让他俩玩背唐诗接龙,自己便走神地想着党校考试的事。甭管是否去参加考试,他可以先收集一些复习资料,提前准备一下了。双胞胎在家鼓动爸爸来省城上学,而刚当上新闻摄影课代表的项小羽又迎来了新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