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朱元璋颇感疑惑。“有事为何不直接来上书房,还得上奏疏,谁拦着他了?”王敏神色复杂。“少师说,他要辞官……”朱家父子二人皆是身躯一震,朱标急忙夺过奏疏。一行行整齐清秀的字体跃然在眼前。“臣蓝昭有一本上奏,今父重病难以自已,唯有解甲归田一愿,另臣在朝中左右支绌,已是举步维艰之境,言尽于此,望陛下隆恩准许臣辞去锦衣卫都指挥使、刑部左侍郎、太子少师之职,臣蓝昭叩谢再拜!”这份奏疏,寥寥不过百余字,可那字里行间满是坚决,笔迹上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顿。朱元璋方才的欣喜荡然无存,怒声道:“王敏!给咱查,到底是谁在给蓝昭下绊子,竟敢把他气得递上辞呈!”“是……奴婢这就去查。”王敏正准备离开,朱标哀叹一声道:“王公公,留步吧。”那太监确实停下了脚步。可是,真正要走的人,留不住。朱标前往书案,熟练地拿起狼毫,在这份奏疏上写了个朱红色的准字,另外又拟了一份手谕。“准许辞官,保留品阶俸禄,另在定远县赐田百亩,赐金千两,赐国公宅邸一座。”“王公公,拿着手谕和奏疏,交给蓝昭吧。”朱标对此,已是无可奈何。朱元璋反应过来,欺负蓝昭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儿子。询问后才得知,蓝昭辞官起因,是在东宫中和朱标争执了一番。双方无法达成妥协,蓝昭气愤不已,为证忠心,才选择辞官。朱元璋不敢置信地问道:“标儿,你这就打算把蓝昭放走了,你难道不知道他在太子府,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吗!”“是啊,有好处也有坏处。”“父皇,此事无需过于纠结了,让他走,也让他好好歇一阵吧。”蓝昭心意已决,朱标也是心意已决。他要证明,没有蓝昭,自己照样能和那群豺狼虎豹斗上一斗!朱元璋面露遗憾。“何必呢。”朱标没有多说,回到太子府时,那些许许多多的生面孔,都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属官。每个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还有蓝昭坐政两月的值房中,许多文书堆叠在书案上,大多数是在纠正六部处理国事上的错误,争取为朝堂减少更多麻烦。促使吏部整顿吏治,逼得户部不得不丈量田亩,还有着催促兵部针对蒙古诸部的会议纪要,所提的意见个个一针见血。在工部事宜上,利用自己开办的几座产业,为百姓解决就业问题。身为刑部左侍郎,又提出“慎杀之说”,要求大明各级刑事衙门要在死刑处决上多多考量,并在逐渐将“死刑权”收回到朝廷。对礼部,为了能让国事能够快速推进,也在极力削减那些繁文缛节,短短一月便造就了一种开明之象。所作所为,无不是脚踏实地!所作所为,没有把朝廷的一两银粮往自己腰包里装!朱标见到这一张张文书,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收拾起来,带回自己的东宫正殿。“小昭,赐给你的那些金银、田地、宅院,算是孤对你的临别赠礼。”“这些国策文书,也就当做是你给孤的礼物吧。”“共事一场,好聚好散。”……凉国公府,已经是变得热闹非凡,家眷们都在笑眯眯的收拾行装。蓝昭恢复了那吊儿郎当的模样,躺在院子的睡椅上面,翠叶和青梅俩丫头一人端着茶盏,一人端着鲜果。这种滋味,比起在朝堂里要美上太多。徐妙清刚刚打包完自己和蓝昭的衣物,见他这般自在,没好气道:“我们累的要死要活,你倒是在这里美人作伴!”“娘子,带那么多干什么嘛,等回了定远老家,咱们买新的不就成了?”蓝昭笑嘻嘻道。“就你钱多!”徐妙清言语责怪,心里却是欣喜的很。她想让蓝昭越走越高,但其实更加期待的,是能够一生平安无事。辞官,就相当于卸掉了身上的所有危险。蓝玉嘴里则是在埋怨。“本来还想着你能够位极人臣,给咱蓝家光宗耀祖呢。”“算了,你也不容易,爹也不怪你。”“也好,好几年没回定远老家了,老子在沙场上征战多年,是该歇一歇了。”蓝玉自始至终就不愿意放弃手上的权势。因为他见到过人走茶凉的景象,心中对那种情形有着深深的恐惧。蓝昭淡然一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没什么好可惜的,这阵子权当给您老养病了。”蓝玉吐了口气,他现在能够理解儿子的想法。与其成日活的提心吊胆,不如急流勇退,可他只能理解最浅显的那一些。在洪武皇帝手底下做事,辞官过后还能保证全家不受损,已是非常难得。蓝昭辞官的消息,很快传遍朝野。当夜,那些被他提拔过的人,陆陆续续到来凉国公府拜访。太子府、锦衣卫、还有六部三法司,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换做其他的二品大员辞官,他们都会避之不及。共事许久,他们都知道蓝昭有着雷霆手段,可每时每刻不是秉着天下为公的思想。在诸多派系势力当中周旋,又能维持住朝廷的糟糕景象,怎能不令人钦佩。徐妙清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她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家夫君为什么能够毫不犹豫的辞官了。上至六部三法司,下至那些下属衙门,到处都是蓝昭提拔的人。这份恩情,他们只会记挂在蓝昭身上,而不是记挂在朱家身上。面对众人,蓝昭抬手作揖。“诸位,我走后务必恪尽职守,以国事与百姓为重,切莫搞那些窝里斗的丢人事,天地自有正道!”众人齐声道:“我等谨记世子教诲!”到了次日,府中东西收拾的差不多,车驾也早已准备好,蓝昭却迟迟还不肯启程返回定远老家。徐妙清问起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再等等吧,还有一个人没来呢。”:()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