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狩猎愉快》
小女孩端端放学回家,李小林拿余切来给端端当榜样:那个哥哥靠自己本事考上了燕大!
“你看看他,学习功课起来,有多么的废寝忘食!”
端端观察了一阵子,天真无邪道:“他写的真快,我抄书都没有他写的快呢。”
李小林怒斥端端:“不要胡说,余切那是思如泉涌。”
怕耽误余切的创作,此后巴老的朋友再来找他,他会主动喊那些朋友去阳台聊天。巴老是沪市这个地方,艺术圈的大统领,他这样地位的人,不常和人沟通,不常参加活动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是坐在轮椅上,巴老家中也经常搞文化沙龙。
作家师陀(原沪市出版社总编辑)、柯灵(《文汇报》副总编),漫画家张乐平(三毛之父)等是这里的常客,其他艺术圈的名人也会来拜访他。
“怎么不去客厅呢?”张乐平问巴老。
巴老抬了抬下巴,让张乐平去看屋子里面,并且让他轻手轻脚,不要惊扰到别人。
张乐平就进去瞥了一眼,回来压抑着兴奋道:“这人长得真帅!”
“哈哈哈,那是余切,别人是作家。”
“余切?我哪里听说过……作家就不兴得别人说一句好看?”
好吧,是这么一回事。巴老不再计较老友的说辞,他们聊起了年轻时候的话题:四十年代时,张乐平为巴老办的一些刊物担任插画师,他非常尊重巴老;巴老也非常欣赏张乐平的作品,时常提携他。
195o年,张乐平搬家到五原路,和巴老距离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于是两个人之间经常串门。
在战争的年代里面,张乐平也用漫画家的身份,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他的《三毛流浪记》曾在《大公报》上连载,把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流浪儿童的悲惨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
建国之后,张乐平有感而,又创作出《三毛新生记》,“三毛”这个角色终于有衣穿,有饭吃,还可以上学读书。
张乐平道:“我今天看新闻,听说你前几年接受港地大学生的访问,问你最想带一个朋友去港地,你要带哪个人?你选择了我!哎呀,我真是不胜荣幸。”
巴老笑道:“下次我就不带你了。”
“那你要带谁呢?”
“带余切也比带你好。”
张乐平听罢,出感慨:“是要让这些年轻的人去,我们都已经老了。”
他们两个眼下身体都不好,而且都有帕金森的症状,创作起来十分艰难。在巴老的轮椅上,有他儿子给他打造的木板,正好卡在轮椅的两个扶手那。
他家里虽然有许多书桌,但在巴老人生最后的十多年里,他唯一的书桌就是这一块木板。
两个老朋友之间一个对视,深深的出了一口气,但并不觉得悲哀。
忽然,风吹开了一楼客厅外侧的门,这里面余切和他用的桌子露出了一角。余切正在认真的写他的小说,显得十分风华正茂。
很平常的一幕,张乐平却觉得眼眶湿润,他说:“三十年前,我们一些朋友来你这里吃饭,玩乐,你明明是主人家,好多时候却并不说话,只是在那一张桌子上写东西,偶尔抬头笑一下。”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巴老点点头,也陷入到了当时的回忆中。
尽管他如今依旧笔耕不辍,但已经以文艺批评,和回忆性质的散文为主。那种拥有庞大世界观,数条故事线,十分精妙的结构,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多少天,写出来也酣畅淋漓的小说,他已经无法再创作了。
身体,不允许他再进行这样的创作。
实际上,巴老并不是一个老好人,一般认为他友好、寡言,但碰到他的雷区时,他敢于冒着杀头的风险,写一些言辞相当激烈的文章。
想想这是写出《激流三部曲》的人,他年轻时候,怎么会是一个性格平静的人呢?他现在也有无限的战斗精神,只是敌人变成了病痛本身。
张乐平虽然没有听到巴老的心声,却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人们说,有意义的瞬间要记录下来,不然就忘了,我来画一个漫画送你吧。”
“你要画什么?”
“画你年轻的时候。”
“张乐平,你不如画那个正年轻的人。”
张乐平道:“那就听从你的意见,我画来送你还是……”“送年轻人吧。我家里好多你画的东西,已经放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