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大吃一惊道:“王爷,不可。”她的心跳如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目光在太上皇和王爷之间游移。“王爷,这…”王公公睁大眼睛,看着已经分成两半的兵符,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好,好极了。”太上皇看着已经一分为二的兵符,瞬间明白了北静王的意图,满意地点着头说道:“溶儿做得对。”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看着黛玉和王公公依旧疑惑不解的表情,太上皇缓缓开口,语气平和而坚定:“现在你们都不用反对了,从今天起,所有影卫一分为二,排名为单数的留在孤身边,排名为双数的跟着林丫头。”他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瞬间让整个书房安静下来。可是,太上皇为什么要坚持把这么多的影卫送给自己,是有什么重要安排吗?黛玉的心中忐忑不安,既有一丝兴奋,又有一丝莫名的激动。她知道,这不仅是太上皇对她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王公公则低下了头,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决定。太上皇继续说道:“林丫头,你可愿意承担孤交给你的这份重任?”黛玉深吸一口气,抬起头,坚定地答道:“臣女愿意,定不负太上皇所托。”太上皇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从此以后,这个聪明伶俐,无所不能的女子将肩负起更多的使命,而这一切,都将为国家的未来带来新的希望。太上皇心里很明白,现在的形势可以说内忧外患,既有当今皇帝的暗箭伤人,又有慕容后人的虎视眈眈,听闻最近边境上也不安定。南诏国的长公主与大皇子势同水火,彼此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他们屡次挑起事端,骚扰边境,企图通过制造纷争,迫使大皇子将王太子之位让给二皇子。南诏国国王忧心忡忡,大臣们也分成几派,有支持大皇子的,也有支持二皇子的,还有支持长公主的。整个南诏国四分五裂,人心惶惶,犹如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噬。朝堂之上,许多大臣心存畏惧,生怕站错队伍,于是选择置身事外,不依附任何一方势力,却也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们一方面被各方势力争相拉拢,试图将其纳入麾下;另一方面又遭到排挤和孤立,成为政治斗争中的边缘人。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让他们如履薄冰,时刻担心自己的前程和安危。与此同时,民间也流言蜚语四起,各种猜测和谣言满天飞。有人传言二皇子即将登基,有人则说外敌即将入侵。百姓们生活在恐慌之中,纷纷囤积粮食,准备随时逃离南诏国,争先恐后地逃向中原。中原边境压力骤大,守将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一边严加看守,一边等待朝廷的指示。市井之间,小贩们的叫卖声也变得低沉而急促,仿佛是在为这动荡的时代哀歌。在这混乱的局面中,一位年轻的将军悄然崛起。他名叫李云,出身寒门,早年随父母移居南诏国,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在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李云深知,要想平定这场纷争,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民心。于是,他开始暗中联络那些被排挤的忠臣,试图凝聚一股新的力量,以期恢复国家的安宁与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云的行动渐渐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一些心怀不轨的大臣开始密谋对付他,而那些被排挤的忠臣则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有一次,长公主在南诏国国王面前告状,声称大皇子窝藏朝廷重犯。南诏国国王震怒,派人前去搜捕。好在大皇子提前得到消息,把太孙及时转移,才没有被发现。太孙不想再拖累大皇子,于是独自离开南诏国,辗转各地,行医四方。前几个月,太上皇的影卫找到太孙,力劝他回宫,可是太孙在外游历多年,早已厌倦宫中的尔虞我诈,不想再过胆战心惊的日子。他站在山巅,望着远方的云海,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他深知,一旦踏入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便再也无法逃脱那些无休止的争斗和阴谋。太上皇没有办法,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北静王身上。北静王,一位温文尔雅、才华横溢的王爷,曾是朝中大臣们最推崇的皇子,没有之一。然而,当太上皇将旨意传达给他时,北静王却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坚决。他说,自己的后半生,只想跟心上人过闲云野鹤的日子,不愿再被权势所左右。太上皇大发雷霆,硬生生把北静王关了两个月,试图用铁腕手段逼迫他就范。然而,北静王在幽闭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那份难得的淡然与从容。他每日读书作画,与黛玉书信往来,彼此的心意愈发坚定。太上皇见状,终于意识到强扭的瓜不甜,便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着太上皇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北静王最终答应下来,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要黛玉做他的皇后,而且绝不再纳任何妃子。太上皇别无选择,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应允。黛玉直到今天才明白,怪不得这两个月,都没有见到北静王,原来是被太上皇软禁在宫里,出不来。起初还以为北静王移情别恋了,看来,是自己小心眼了,想到此,黛玉的脸颊现出一抹红润,北静王在被关的两个月里,已然明白,自己身为皇子,有些事无法推脱,责无旁贷。只是自己倾心黛玉,如果登基为帝,事务繁忙,唯恐委屈了黛玉。其实,天分极高的北静王,早就想好了各种应对策略,可以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看到太上皇焦急地眼神,北静王气定神闲地说道:“父皇不必焦虑,且听儿臣详细说来。”:()绛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