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一禾道,“我马上找地方给你对象休息。”
————骆一禾既然在《十月》刊当编辑,找的自然是《十月》刊的主编王世民。
王世民被誉为京城四大名“编”之一,门路多,人脉广。
当时文学期刊都是作协系统在办,出版社只有书号,刊号必须要到市委宣传组织报批,于是有的团体创刊喊了很久,却一直拿不到批号。
一些刊物从创立到死亡都没拿到个正规军编制,一直打游击。
王世民却敢让大家先把《十月》做起来,收稿子,刊号的事情他来搞定,最后确实搞定了。
《人民文学》的主编刘芯武原先也在《十月》刊的少儿组做过编辑,后来被调走了,刘芯武的小说《爱情的位置》,就在《十月》创刊号上。
作家可真是一个圈,是吧。
然后,1977年,《十月》一开始行的时候就大受欢迎,却因为找不到足够多的纸浆,只能每期限量行十万册。各地经常有邮局写信,问“同志,怎么才能订购到《十月》?”
到81年,燕京出版社搞定了纸浆的问题,《十月》尝试行十四万册,然后是二十万册,再到五十五万册……
总而言之,王世民和《十月》刊在小圈子里面很有影响力。
所以骆一禾就找到主编王世民说明情况,之后请求:“给安排一个住处。”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a9书#吧,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王世民问:“安排给谁?”
“给余切。余切是《天若有情》的作者,他是我同学,”骆一禾说到这补充了一句,“我和他私交特别好。”
王世民立刻明白了:“你想要挖余切过来咱杂志?”
骆一禾没有说成不成功的事情,而是道:“余切不可能一直在《红岩》东西,他是个川渝人,却成长在了咱燕大……您看看啊,连一个招待所的事情,也要跑来跑去,简直不配他的名气。”
“既然在都,一些事情,还是要本地人来帮忙才行。”骆一禾的话堪称掷地有声。“他在川省是川省人,在咱燕京,就是燕京人!”
王世民何等人精啊,也懂了,“你不要着急找他邀稿的事情,再接触一段时间,一禾,帮人要帮到底,又不能立刻提要求,得过段时间。”
于是,招待所就这么安排好了。
这个地方是燕京作协这边专门安排作家创作的地方,挂靠在燕京出版社底下,靠近燕大,也靠近圆明园。
走路就两三公里,半小时的事儿。
既能带着张俪看电影,也不耽误她随时去培训。
瞧瞧,安排的多好啊,余切一来这就明白了,这骆一禾所图甚远,让哥们欠上他人情了。
张俪哪知道这些事儿呢,只觉得余切真真是神通广大,“余哥哥,今天一整天都麻烦你了。”
余切注意到,今天开始,她已经彻底不再叫余老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