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从林黛玉开始 > 第125章 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第1页)

第125章 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第1页)

第125章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

东京大学,中国哲学文学会,简称为简称“东大中哲会”。

余切被邀请来分享的地方,就在这里。

这地方二战时期和侵略有关系,现在逐渐演变为纯粹的研究机构,亚洲各国的研究者都能被吸收进来,中国人本身也能进去。

国学大师季线林就和东大中哲会的教授搞过联合研究。

因为得知“请”来的中国年轻作家,中哲会的门口已经聚集起了一批学生和教师。

他们站在门口列队,等余切一下车后,就热烈鼓掌,并送来了一片银杏叶。

“余先生,银杏叶在我们东京大学有‘学校’的意思,因为我们东京大学的校徽,正是银杏叶,整个学校里面最受游人注意的也是银杏叶。”

“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东京大学遍地都是落下的银杏叶,十分漂亮!”

好啊,银杏叶代表东京大学。余切说:“燕大最漂亮的时候是秋天,我们有一个文学家写过《故都的秋》,就是说在燕京这个地方,对于文学家来讲,秋天的时候最漂亮。”

有学生问:“燕大的校徽是什么?”

“是‘北’和‘大’两个篆体字上下叠着,创作这个校徽的人你们肯定很熟悉——鲁迅。”

这些学生顿时就激动了,鲁迅在中日两国的文坛地位都极高,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日本人不知道,鲁迅还是一个封面设计师,他们问余切鲁迅设计这个校徽代表什么?

余切卖了个关子:“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分享的东西。”

“你不是要说核时代下的文学吗?这究竟和鲁迅有什么关系?”

余切道:“文学是有关于民族性的,这些校徽的不同,恰好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性,哪怕是到了核子时代也一样。”

核子时代,和民族性有什么关系?

这算是起了个好开头,来旁听这一场分享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

一些中哲会的研究员来了:松丸道雄,研究甲骨文的;蜂尾邦夫,研究中国礼仪的;池田温,和井上靖一样,也是研究敦煌学的,还有个尾上兼英,这个人是专门研究中国左翼文学和现代文学的。

在研究领域,余切这些人写的小说是“当代文学”,民国的文学称之为“现代文学”。

池田温今年已经五十,他和季线林照过面:“我上一次来中国,还没有听季线林说过燕大出了这样的学生。”

尾上兼英一向瞧不起年轻人:“我认为他是被捧出来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本国媒体选择了他,但如果他因为这些宣传迷失了自己,那就完蛋了。”

池田温就道:“余切能和井上靖(敦煌学)做访谈,肯定是有真货的。只是他去的电视节目,在那种场合,他说不出更高深的东西。”

“——是这么吗?”尾上兼英摇头。“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文学家,但这么年轻,又这么在国外出名的,之前还没有过。这个余切甚至连一部日本作品都没有出来,他没有写过长篇小说,多半是捧出来的。”

“东京大学和燕大一样,都是本国高校的思想阵地,如果余切讲不出什么东西,大家会对他很失望,那些媒体捧出来的人气,最后也会快消失。”

池田温说:“如果他讲出好东西呢?”

尾上兼英已经是反“余”急先锋:“你还不知道,他为何能这么受到欢迎?这不光是文学的原因。”

事实上,余切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受到的追捧是不正常的,是日本达的传媒造就的产物。在这之前,没有一个懂得日语,形象不错,又产生了影响的异国年轻人,他现在恰好占据了这个生态位。

余切和二十年后,一个叫“加藤嘉一”的日本年轻人来中国的遭遇,几乎是一比一的镜像了。

无论是李小林还是陈希儒,都以为余切受到日本人喜欢,是因为他的仗义执言和文学,其实他的外貌和身份比他的文学更受欢迎。

而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巴老明白了这一点,于是立刻给他联系出版商:用作品,把这些虚名转为真正的名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