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7章《老山纪实——作家所引的宣传革命》
《军报》?
这份报纸,可是军中的最高级别宣传刊物,并不以刊登文学作品为主。
相反的是,这份报纸很少刊登文学作品。
余切就开始关注这份报纸,但连着三天啥也没有看到。第四天时,余切跑去看他的四合院,那里多了一些信件和报刊。
原因是余切有了住处之后,张守任就把寄给余切的信,直接一摞一摞的带去给余切的四合院。他找杂志社要钱给余切打了个信箱竖在门口挂着,有锁,钥匙只有余切才有。
一些读者会把粮票、钱什么的也寄给作者,而张守任在这方面有口皆碑,从不贪墨。
这天余切终于看到了《军报》,张守任贴心的把有关于他的部分裁剪下来。
题目是《老山纪实——作家所引的宣传革命》,照片是双方阵地前到处竖起的天线和喇叭,“119团某连正在向越南人放歌曲。”
正文部分开篇,刘家炬讲道,“我从前线慰问回来之后,又去了两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现。”
“尽管战场上气氛越来越紧张,但到处播放的歌曲和小说,却让我以为来到了图书馆。双方在这里反复拉锯,身处由天然岩洞或者石缝改造而成的掩体之中,彼此距离很近。最近处两边相距不到1o米,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另一边越南士兵的喊叫声或者说话声。”
“这代表他们也能听到我们的小品、小说和歌曲。自从四月末登上211高地以来,逐渐成为我们常见的宣传策略。”
“事情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播放歌曲《十五的月亮》,越南人一枪不的听,‘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以至于我想对面是否知道我们歌词在讲什么,我常常怀疑他们是否会唱这歌。”
“我们播放了余切的新作《死吻》,阵地上也是静静的。我问这边的连长,难道那边没有人吗?连长立刻下令关闭收音机,然后我惊讶的现,在十几秒钟之后,对面扔来了糖果。”
“于是,《死吻》小说开始继续放。但这毕竟是一部短篇小说,放完之后,越南人又扔来了磁带,部队的人告诉我,这是越南那边的越语歌曲,他们现在不许带收音机,不许看外界的东西……就渴望于我们来替他们播放,大家保持了这样的默契。”
“第二次来,抓到了一批越南俘虏,俘虏说我们这是软性攻势,违背了战场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士兵们都捂住耳朵,不许再听中国这边的广播……我却想到了几个月前我刚去老山的时候,那时不许听广播的是我们,现在全部反过来了。”
“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一切生?确实有一个引的年轻人,余切,他察觉到了这个事情。”
“然后,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有更优秀的歌曲,更丰富的小说,对面却拿不出同等的东西出来,想不到这一场生在南边的战争,创作者却能起到影响,我作为作家,今天也与有荣焉。”
刘家炬在这里感慨,“我们有猫耳洞,越南人有‘蝙蝠洞’,我们有211高地,越南人有‘死亡海滩’,我们有一系列的艺术作品,而越南人却没有……这是否象征了他们必将输掉这场战争?”
“艺术已经成为了战争的一部分,它就是完全的字面含义。艺术就是艺术,也不止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