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任拉走余切,到胡同口小声说:“你是非这个房子不要了?”
“非这不可。”“为什么?”
“因为他曾经住过这附近。”
然后,张守任还是硬砍了一刀价。到房管所上证的时候,余切没掏钱,让户主本人掏的钱。
“啪!”一张蓝色小证落在了余切面前。这就是初代的产权证,本来居民的住宅产权得到今年年末才能开始登记,因为这事儿涉及到了华侨的住宅,所以特此登记。
余切因此成为了国内最早有房产证的一批人。
再见了,意大利的叔侄们,祝你们在意大利能跑赢房子的通胀,不要沦落到于勒叔叔一样的结局。
买完房子,余切手中就不剩什么钱了。这套房子还需要再做改造,现在没办法立刻住进去,它是两个院合起来的,拢共九个房间和两个花园。要进行现代化的改造,是一个至少大半年的工程,而且花销很大。
余切只是把自己从全国各地收到的读者的信,从《十月》编辑部和燕大那边搬来了,张守任从自己家里面也搬了不少寄给余切的信。
这些信装了足足快一间房。
很多信上面都写着,“余切,燕京大学”或者“余切,《十月》”。读者们根本不知道余切住什么地方,这些信居然也能顺利到他的手上。
见余切在燕京有房子了,张守任比余切还要高兴。他说:“你毕业之后,无论如何要来我们《十月》做一段时间编辑,我想办法给你解决户口的问题。”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本小说。
对,我还没燕京的户口。
这会儿燕大的毕业生得找着了燕大单位,才能落户燕京,如果分配去了其他地方,就不可能拿到燕京户口。张守任这句话何其重要,他已经给余切找了下家。
越是重要的杂志,因为涉及到的名家越多,实际上越不容易解决户口。
冯骥财原先被《人民文学》看中,想把他户口从黑省迁移到燕京,但当时社里没户口了,只能曲线救国,先让冯骥财去到刚复刊不久的《中国青年》。
余切买了几把大锁,把自己四合院锁住,隔几天就来看一次。他回学校写了封信给家里面和张俪。
张俪收到了他这封信,打开阅读之后,百思不得其解:“余哥哥要那么多房子干什么?”
“两个人,难不成住九个房间?”
“就是把他家里的人,我家里的人都接过来,也不够人住啊……除非拼命的生孩子,这样我可得累死了,我生不过来。”
《红楼梦》剧组里面,扮演“林黛玉”的是一个叫陈小旭的演员,和她玩的比较好。
陈小旭听说这件事情后,和张俪说:“我听说作家都有些奇奇怪怪的癖好,你对象可能喜欢房子,他喜欢那种很大很大的房子。”
“比大观园还大?”
陈小旭笑道:“大观园太大了,而且你们人太少了会冷清。”
张俪就说:“是太冷清了……等余哥哥以后把房子都改造好了,我把你带去看看,增加点人气。”
陈小旭觉得这话说不出来的奇怪,但她没有太深想。而是反过来建议张俪以后赚到了钱,可以去做房子的生意:“你不是想当女强人吗?以后你造房子给他住,他要多少给他多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