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文豪1983我和林黛玉是邻居笔趣阁 > 第105章 巴老的评价(第1页)

第105章 巴老的评价(第1页)

第1o5章巴老的评价

燕大。

五月份开始进入到学生的考试季,但是没那么紧张。还是能看到不少学生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

新现实社团在燕大挺出名了,不少校外的学生也慕名而来。目前新现实社团和五四文学社分庭抗礼,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文学社团之一。

燕大现在有个四大诗人的说法,分别是骆一禾、查海生、老木,西川。查海生确实是其中最为出名的,另外三个人性格比较内敛,没有查海生那种颠劲儿。

西川还是余切的粉丝,他看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在骆一禾的介绍下,主动加入了新现实社团,尝试创作一些散文性质的文学。

“新现实”已经不光是“新现实”了,而是代表了新的东西,新的创作者。

历史上,这个西川会和余桦建立起不错的关系,成为朋友,为了马尔克斯的签名争来争去,现在全成了“受到余切影响的人”。

是的,“受到余切影响的人”开始有一些了。这不是说余切已经一统青年文坛,而是说他最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个标志性人物。

刘芯武为代表的作者创立了“伤痕文学”,而余切为代表的作者,甭管他是军旅文还是新现实小说,他都在取代原先伤痕文学的关注度。

创作伤痕文学的作者开始变少,尝试新题材的作者正在变多。

从读者的反馈来看,大众也似乎反思够了,对过去的伤痛已经释怀,开始向前看。他们需要更加贴近现在生活的作品。

文坛有些人关注到了这种现象,纷纷写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以王濛写过的那篇表在《文艺报》的评论最为出名。

而后《大公报》的记者采访了当今的作协主席巴老——他因为伤病在家休养。所以这段“文学评论”是以对话的形式,记载到了《大公报》上面。

在这份中国传媒史最早的报纸之一上,记者问:“伤痕文学似乎在失去关注度,您注意到这种现象了吗?”

“注意到了。”

“您怎么评价它?”

“‘伤痕文学’有存在的必要,一开始它出来的时候,大家批评它,说这些作品难免让人伤悲,我当时支持了伤痕文学,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向前走,向前看就忘记了过去的伤口,让伤口化脓。”

“那您现在还支持伤痕文学吗?”

“这不是由我来支持与否的问题。今天大家更愿意看其他的文章,说明已经确实向前看了。同样的东西,在不同年代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观看了《雷雨》在沪的几次演出,四十年代时,人们都批判封建大家长的权威;建国之后,大家更多的注意到了剧中的阶级关系;而今年《雷雨》的电影上映,我现年轻人们竟开始关注其中的爱情,演员的样貌……这是否是好的事情呢?新来的人有自己的追求,这大概是好的吧。”

“您知道‘余切’这个作家吗?”

巴老笑道:“我是蓉城人,我认识他老师,你说我知不知道余切呢?”

“您怎么评价这些新的作家?”

“人们常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我认为新的来了,你才知道旧的已经去了……余切可能是这样的人。”

对话到此结束。《大公报》也在港地行,所以许多港地读者第一次接触到余切,可能是从这篇报道上看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