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认好了商铺的事情,姜采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自家师傅现在又不在,也没什么人过来看病了,就回到小院换好衣服去防疫站的宿舍了。等到下周日再过去的时候,店铺里面已经大变样了,货架整齐的摆放在其中,姜采一一看了过去,看来刘老头没说谎,他小舅子的木匠手艺是不错,姜采满意的点了点头,外面的牌匾也是托王木匠一起做好了,只等挂上去就行。这些天,那刘老头的媳妇意外捡漏了一间小店铺,虽然面积比现在的小上大半,但总归还在城里。那院子后面也有两间屋子,就是比原来的小了些,但他们一家三口住下还是没问题的,刘老头的行李也收拾好了,前两天就搬过去了,不过,他一直想和姜采说一声,却没看见她人,还是问了药铺的伙计才知道今日过来。刘老头他和小舅子王木匠一起过来了,姜采一看到王木匠就十分大方的把银子给结了,喜的王木匠说了一大摞好话,大意自然就是祝她生意兴隆,恭喜发财的意思。不过,好话谁不爱听,姜采自然也高兴:“那就借你吉言了。”然后王木匠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开口说道:“对了,之前做架子多了些木头,我就随手给您打了两个长板凳放后面小院子了。这自然也是没问题的,白得了两个凳子,虽然她暂时用不上,然后姜采转头看向一旁的刘老头。刘老头开口说道:“小姜大夫,我这找了一个新的铺子,后面屋子里的行李家具什么的也都用板车拖走了,如果你要安排人住进来,可能还要打些家具。”这姜采之前还没考虑到呢,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这古代的普通百姓比他们那边的老百姓还要节俭,这些还能用的他们肯定不会丢的,正好,王木匠还在一边,她只好拜托他再帮忙打些基本用的家具了。“木材也不用多好,只要结实耐用就行!”“成,包我身上!”正说着话呢,牙行的人领着人过来了,虽然姜采无法认同这边的阶级观念,但她一人也是无法改变的,只能保证人在她这边,起码能活得像个人。牙行的人介绍了几个领着的人,虽然大家的衣服都不咋样,都是破洞,但是牙行在让他们过来之前都先擦洗了一遍,这样也容易被人看上。这牙行的人先是指着一个衣裳破旧,手中还牵着一个半大孩子的妇人说道:“这是对母女,老家遭了灾,男人也没了,没办法,想要有个活路,才自买自身的,你之前跟我说,最好是找个会烧灶的,这妇人煮个东西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那些精细的就不成了。”姜采打量了几眼面前的母女,倒是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也是好几年的灾荒,好在大家都挺过来了,这孩子看上去骨头都凹进去了,姜采轻声问了问这孩子几岁了?那孩子却有些紧张的往后缩了缩,还是那牙行的人在一边说道,这姑娘也已经八岁了,别看话不多,能干不少活呢!姜采有些惊讶,这小姑娘看着也就和她五六岁的时候差不多高,也不知道是受了多少苦,她有些心疼的摸了摸小姑娘稀疏发黄的头发。说是头发,摸起来也就和枯草一样,那妇人一直在旁边观察,她虽然自卖自身了,但也不想和自己的孩子分来,她就这么一个亲人了,她很害怕自己闺女被卖到那种地方,她在来之前特意和牙行的人打听了一下,说是一个店铺的掌故想买两个人当伙计的,她就没怎么把孩子的脸上涂上黑泥巴,仔仔细细的擦了脸和手,就想让这边的掌柜留个好印象。接下来,牙行的人又介绍了几个人,姜采看中了一对姐妹花,大的叫大花,十一岁,小的叫小花,九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从小就跟着她们的娘学刺绣,基本的缝补肯定是没问题的。两人的名字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姜采看了看这几人的眼神清明,人也老实,就把牙行拉到一边去问价钱了。等牙行的人走了后,姜采先去买了些柴火让人送到店铺后面的院子。这店铺后面是个四四方方的格局,中间是一个小院子,边上有一口井,旁边有两根竹竿插在地上,中间有一根绳子,以前应该是刘老头一家晒洗衣服,种种小菜的地方。边上第一间是个灶台外加一间小柴房,一旁还有三间空屋子,外加一个茅厕,还有一个通往后面巷子的后门,里面是一点家具都没有了,好在窗户刘老头还是没给扒下来,不然这几个人怕是睡觉都得漏风。这王木匠放在院子里的两根长板凳,也睡不下四人,姜采又把前面铺子里的两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好在这四个人都很瘦,挤一挤晚上也睡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