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燕国的广袤土地上,随着医学和农业的稳步发展,苏思瑶和慕容轩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领域——教育。他们在日常的巡查和与百姓的交流中,深切地感受到民间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早早地便跟随父母在田间劳作,错过了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目不识丁成为了他们一生的遗憾。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苏思瑶和慕容轩决定深入民间进行一次更为细致的考察。他们身着朴素的衣裳,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他们看到一群孩子在尘土飞扬的空地上嬉戏。本该是在学堂里朗朗读书的年纪,却只能在这狭小的天地里玩耍。苏思瑶的心中涌起一阵酸楚。“看看这些孩子,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却因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未来可能会被束缚在这片土地上。”苏思瑶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忧虑。慕容轩望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心中五味杂陈:“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读书识字,知晓礼仪道德。”回到府中,两人立即召集了一众谋士和官员,共同商讨教育改革的事宜。“目前民间教育资源稀缺,我们应当大力开展普及教育,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苏思瑶坐在首位,语气坚定。一位官员附和道:“王妃所言极是,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慕容轩沉思片刻后说道:“再困难我们也要做,教育乃国家之根本,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决定首先设立义塾,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选址成为了首要任务。苏思瑶和慕容轩不辞辛劳,亲自走访了多个地区。他们走过山川湖泊,穿越乡间小道,只为寻找最合适的地点。在一处青山绿水环绕的小镇,他们发现了一块空旷的平地。“这里环境优美,宁静祥和,有利于孩子们专心学习。”苏思瑶望着四周说道。慕容轩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而且此地交通相对便利,周边村庄的孩子前来上学不会过于艰难。”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确定此地时,一位当地的老者提出了疑虑。“大人,此处虽好,但每逢雨季,河水容易泛滥,可能会影响到义塾的安全。”老者忧心忡忡地说道。苏思瑶和慕容轩相视一眼,决定重新寻找。经过多日的奔波,最终选定了一处靠近集市但又相对安静的地方。“这里不仅方便孩子们上学,也便于购买教学所需的物资。”慕容轩说道。苏思瑶微笑着表示赞同:“没错,就这里了。”接下来便是招募教师的工作。他们在各地张贴告示,广纳贤才。告示一出,如同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众多有志之士纷纷响应,怀揣着教育的热情和理想,前来应聘。面试的那一天,义塾的院子里人头攒动。苏思瑶和慕容轩坐在正厅,神情严肃而又充满期待。一位年轻的秀才首先走进厅内,他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在下李秀才,虽初出茅庐,但满怀对教育的热忱,愿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李秀才恭敬地行礼说道。苏思瑶微微点头,问道:“那你认为应当如何教导这些孩子?不同的孩子天赋和兴趣各异,你有何方法因材施教?”李秀才略一思索,回答道:“学生以为,应先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对于喜欢文学的,引导他们多读诗词经典;对于擅长数理的,可着重培养其逻辑思维。同时,要鼓励孩子们多思考、多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苏思瑶和慕容轩对视一眼,露出满意的神色。接着进来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夫子,他身着长衫,气质儒雅。“老夫张衡,一生教书育人,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深知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老夫子拱手说道。慕容轩问道:“那您对于经典的传授有何独到之处?”老夫子捋了捋胡须,说道:“经典乃中华文化之瑰宝,需让孩子们熟读背诵,理解其内涵。但教学不应拘泥于刻板的讲解,可通过故事、比喻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容易领悟其中的道理。”面试持续了数日,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有刚刚考取功名的年轻才俊,渴望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下一代;有赋闲在家的学者,希望在暮年发挥余热;还有一些来自民间的私塾先生,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量,一批优秀的教师被招募进来。他们有的擅长诗词歌赋,能够引领孩子们领略文学的魅力;有的精通数理算学,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则对历史典故如数家珍,让孩子们从过去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教训。然而,在筹备义塾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的短缺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建造宽敞明亮的校舍、购买丰富的书籍和文具、支付教师的薪酬,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这义塾的建设需要耗费如此之多的钱财,如今资金短缺,该如何是好?”负责财务的官员焦急地向苏思瑶和慕容轩汇报。苏思瑶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慕容轩说道:“我去与城中的富商和官员们协商,看看能否得到他们的支持。”慕容轩不辞辛劳,一家一家地拜访富商和官员。有些富商起初对教育改革并不热心,认为这是一项投入大且回报慢的事业。“王爷,我这生意场上资金周转紧张,实在难以抽出多余的钱财支持义塾啊。”一位富商面露难色。慕容轩耐心地说道:“义塾的建成,将培养出更多有识之士,他们将来或许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商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经过慕容轩的不懈努力和诚恳劝说,一些富商被他的执着和义塾的美好愿景所打动,纷纷慷慨解囊。“王爷如此心系教育,我等自当尽一份绵薄之力。”一位富商最终决定捐赠一大笔资金。同时,官员们也在慕容轩的感召下,纷纷捐赠物资,有的送来桌椅板凳,有的提供书籍笔墨。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义塾的建设得以继续进行。工匠们日夜赶工,一座崭新的义塾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宽敞的教室、整齐的桌椅、丰富的书籍,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和生机。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义塾迎来了开学的时刻。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裳,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校园。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苏思瑶站在义塾门口,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欣慰。“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这里收获知识,成长为有担当、有智慧的人,为大燕国的繁荣贡献力量。”慕容轩也感慨万千:“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让教育的春风吹遍大燕国的每一个角落。”随着义塾的顺利开学,苏思瑶和慕容轩并未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关注着义塾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教育。:()医妃倾城王爷独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