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年粮价本就上涨,人家又见她买得急,就把她当冤大头来坑。若不是晋阳太守派了兵来助阵,只怕傅棠给的那一箱金子,还换不来能支撑个月的粮食呢。只是,晋阳这兵一派,却是把整个晋阳的富户商贾给得罪完了。眼见京城那些宗室近支为了皇位争执不休,已经有三个藩王带兵返回封地,准备勤王或者清君侧了。说白了,就是乱世将起。这个时候,正该是草莽英雄崛起,各方郡守化鳞的时候。晋阳太守少了本地富贾的支持,等于是把自己的前路给断了一半了。如今的宋姚再不是吴下阿蒙,这个道理她怎么会不明白?想着太守是为了支持自己才会落得如此境地,她感动的同时,也觉得惭愧万分,当即就拜访太守,当面赔礼了。不想太守对此却是豁达的很。“老夫寒门出身,身后既无家族依靠,膝下也无子嗣承欢,自身年近半百,哪里还有天下争雄的心?”老太守朗声一笑,对宋姚道,“老夫虽然不是圣人,但要我眼睁睁地看着数万百姓或背井离乡,或易子而食,或曝尸荒野,或成菜市亡魂,老夫于心何忍?”如此豁达,另宋姚震撼不已。良久,她方道:“府君所行,比之圣人何异?”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肯顾惜他们生死的,可不就是圣人了吗?太守笑着摇了摇头,不欲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转而说起了此时的重中之重。“咱们虽然从那些富户手里购得了一部分粮食,但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如今只是支撑挖井之人的饮食,也只能支撑个月。可是那些受了灾的百姓手里的余粮,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先前百姓们之所以想要逃荒,全是因为山西遭了旱灾。人不吃饭尚且可以多支撑几日,但是不喝水,绝对没几天命数。因而,随着境内水源日渐枯竭,他们不得不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幸运的是,在水源枯竭之前,宋姚带着人探出了新的水源,让他们不用再为喝水而发愁;不幸的恰恰也是这个。因为地里的庄家已经枯死了,他们手里虽然有一些余粮,但大部分都要留做粮种,以备明年所需。可是在饿得受不了的时候,谁还管的了什么粮种不粮种?而太守最担忧的,就是这个。宋姚原本没想那么远,听太守这么一说,她才知道,自己想事情,还是想得太少了。“府君所忧极是。”她也不愧是冰雪聪明,被人一点,就能举一反三,“如今就怕那些富户趁机在暗中捣乱,鼓动百姓作乱。”太守赞赏地看了他一眼,旋即忧愁道:“如今京中的形势……只怕短时间内,是顾及不到地方了。”也就是说,指望朝廷赈灾,只能是做梦了。为了从朝廷那里得到支援,太守已经陆陆续续把自己身边的四个门客全派了出去,到京中权贵府中游说。但已经这么久了,却半点好消息也没有,只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太守唉声叹气。宋姚迟疑了片刻,道:“小子已经求了一位至交,他也答应了会替小子筹集一批粮食。只是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到,也不知会有多少。”“此言当真?”太守眼睛一亮,原本混浊的双目立刻泛出了精光,接连追问道,“你那朋友可靠吗?他真的有门路弄来粮食?”他突然这么激动,宋姚吓了一跳。好在这些日子历练下来,她性子沉稳了许多,很快就稳住了心神,坚定地答道:“我这兄长是个诺出无悔的君子。他既然说了会替我筹集粮食,便绝对不会食言。”对于太守质疑傅棠,她心里其实是有些不满的。但转念又想到太守也是为了晋地百姓忧心,便把这丝不满压了下去。太守得到了准信,心神一松,也意识到自己先前的言辞不太妥当。人家也是光棍得很,当即就低头道歉,“先前是老夫情急,难免口不择言,宋小友莫怪。”这下子,宋姚的心气就更顺了。她恭敬地回了礼,表示自己并不介意,两人的一点嫌隙很快就消弭于无形了。毕竟,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商量。因着太守养的幕僚都被派了出去,太守手底下没几个可以信任的人了,许多事情,都得自己斟酌思虑。但是如今,他见宋姚年纪轻轻就颇有见地担当,更难得的是心思纯正,不免起了爱才之心,便拉着她商议起后续的事情来。“既然你的朋友可靠,无论他能筹集多少,都算解了晋阳的燃眉之急。只是有一件事,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