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世家提刀人
【唐代初期与门阀相关的重要举措是《氏族志》的颁布。
从魏晋末到唐初,世家的门阀被兵强马壮者砍的支离破碎,在这个基础上世家门阀逐渐向士族大姓转变,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四个利益集团。
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南渡的士族仍以中原名族自相标榜,称之为侨姓,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琅琊王、陈郡谢、兰陵萧等,
而在南方本地的大姓咱们就比较熟悉了,和十万哥相爱相杀的吴四姓朱张顾6也兴盛到了这时候。
江东大姓瞧不起南渡的侨姓,称他们为荒伧、伧父,讥言他们是野人,应被天下耻笑。
但最终双方在利益上还是有共同语言的,双方统称江左士族。
双方大概度过了两百四十年的蜜月,南梁时侯景曾请婚于琅琊王和陈郡谢,但因为羯族人的身份侯景遭羞辱,就此结仇。
后来侯景南下攻克金陵之后便把豪门士族当狗杀,南梁末年西魏国攻克江陵后,将剩余的士族大姓如抓猪一般抓去了关中。
江左士族就此名存实亡。
而在北方,雄才大略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后,以京都洛阳河南郡为郡望,鲜卑贵族也变化为汉姓士族,称代北士族。
其中显姓有长孙氏、宇文氏、元氏、窦氏、源氏。
额外说一句,华夏的源氏祖先是羌人,北魏时投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接纳这一支羌人,并下命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故而赐名源贺。
四百年后,倭国国库空虚,嵯峨天皇面对养不起的五十个子女,前后将32名皇子皇女由皇籍赐姓降为臣籍,姓氏拟定上照抄拓跋焘,赐源氏之姓,所以日本的源氏跟华夏源氏没关系,并且历史上还要晚了四百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四十年后,权臣尔朱荣效参考历史,动河阴之变,大肆屠戮北魏皇族和代北士族。
代北士族就此一蹶不振。
另外两个分别是关中士族与山东士族,相较来说都比较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关中的杨杜六姓与河东世族合流,形成了关中士族,北魏时进一步变化为关陇军贵集团,杨隋和李唐皆诞于此。
皇权打压地方权是天性,因此隋朝时候双方矛盾显化,至唐初关陇集团已经依附皇权变身为关陇勋贵。
山东士族则是从东汉到唐朝都保持讲经学重儒术的传统,作为代表的五姓七望历乱而不倒,并且因为唐朝稳定的环境愈兴盛。
二凤对山东士族的打压在《氏族志》可见一斑,这东西贞观十二年修成时二凤点名批评:
山东士族全靠卖女儿得财被你们这样吹捧,能不能有点志气?
对此就有人不解,说二凤好虚名,整这个有啥用啊?还眼红博陵崔排在一档,暗箱操作给降成了三等。
是不是因为娶不到人家的女儿怀恨在心?而且排这个难道还能影响当官不成?
不过这个说对了,《氏族志》还真能影响当官。】
光幕说的清楚明白,对于这类事,张飞反而也分得非常清楚。
只见他掰着手指头道:
“那司马懿使了脏手段杀了老曹家,一群世家搅和在一起,成了晋对吧?”
“结果呢,又逢乱世,这世家们分成了四批。”
“南边的被侯景杀了,北边的被这个尔朱荣杀了。”
“结果这东边的和西边的一起斗了整整一个唐朝,最后被那黄巢和叫朱温的给一起收拾了?”
孔明都惊了:
“翼德你这说的虽然粗俗了点,不过……”
“不过挺对的是吧?”张飞自鸣得意。
孔明叹服的点点头,看起来大愚,但实际上有大智,说的应该就是如翼德这样的了。
随即瞧着这江左士族看了又看,最终摇摇头:
“看来这江东四姓,最终许是将孙家卖了个好价钱。”
从此前光幕所说中,只知晓江东最终是因乱而亡,只是乱从何起就没人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