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旧五代史考异 > 第16章 武皇帝李克用十六(第1页)

第16章 武皇帝李克用十六(第1页)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各路诸侯纷争,战乱不休。二月,春风还带着几分寒意,李嗣昭、周德威这两位武皇李克用的得力干将,率领着大军,从慈州、隰州出发,向着晋州、绛州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夺回被汴军占领的土地,重振武皇的声威。大军在蒲县扎下了营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乙未日,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汴州的将领朱友宁、氏叔琮,率领着十万大军,如同乌云压境,来到了蒲县之南,也扎下了营寨。两军对峙,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乙巳日,汴州统帅亲自领军到达晋州,他的到来,无疑给汴军注入了强大的士气。而周德威的军队,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将决定他们的命运。三月丁巳日,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它贯穿了周德威的军营,仿佛是天神对战士们的祝福。然而,戊午日,氏叔琮却率军前来交战。周德威迎战,但无奈汴军兵强马壮,战斗力惊人。经过一番激战,周德威的军队被击败,兵器、辎重几乎全部丢弃,损失惨重。朱友宁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到达汾州,慈州、隰州再次被汴军占领。辛酉日,汴军在晋阳城的西北扎营,攻打西城门。周德威、李嗣昭沿着山路保护剩余的军队撤回,他们深知,此刻的坚守,是为了未来的反击。武皇李克用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召见李嗣昭、周德威等将领商议对策,甚至提出了逃往云州的想法。然而,李嗣昭却坚决反对。他认为,逃往云州无疑是放弃了大好河山,将武皇的霸业毁于一旦。李存信也坚决请求先进入北蕃(即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再图谋进取。但李嗣昭等人极力争辩,认为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太妃刘氏也在内极力劝说武皇,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武皇看着这些忠诚的将领和亲人,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愧疚。他深知,自己不能因为一时的挫败就放弃整个霸业。过了几天,逃散的士兵重新集结,军城逐渐安定下来。李嗣昭与李嗣源两位将领,夜晚潜入汴军营地,斩将夺旗,敌人无暇抵抗,自相惊扰。这一战,不仅振奋了武皇军队的士气,也让汴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丁卯日,朱友宁见势不妙,烧毁营地逃跑。周德威追赶到白壁关,俘虏和斩杀了一万多人,并收复了慈州、隰州、汾州等三州。这一战,武皇的军队不仅夺回了失地,更重振了声威。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天子唐昭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然而,天下的局势却并未因此而平静。五月,云州的都将王敬晖杀死了刺史刘再立,将城池归附于刘仁恭。这一消息传至武皇耳中,他怒不可遏。刘仁恭的背叛,无疑是在挑战武皇的权威。他立即派遣李嗣昭前去讨伐。然而,刘仁恭却派遣五万军队前来支援云州。李嗣昭面对强敌,不得不退守乐安。燕军趁机掳走了王敬晖,弃城而去。武皇得知消息后,大怒不已。他鞭打了李嗣昭和李存审,并削去了他们的官职。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告诉所有的将领:背叛和失败,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武皇也深知,惩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他明白,军队中的亲军有上万人都是边疆部落的人,他们虽然勇猛善战,但也经常违反纪律。人们对此非常苦恼,纷纷向武皇反映这个问题。武皇却深沉地说道:“这些人胆略过人,几十年来跟随我征战沙场。他们为我所用,也为我所困。近年来国家财政空虚,各军之家只能卖马来维持生计。现在四方诸侯都悬赏重金招募勇士,如果我用法令来约束他们,在危急时刻他们就会抛弃我。那我怎能独自保全这里呢?等到时运好转,我当然能够妥善处理这个问题。”武皇的话,让将领们深感敬佩。他们明白,武皇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统帅。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闰四月,汴州统帅逼迫天子迁都洛阳。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天下宣告:汴军已经掌控了朝廷的大权。据《新唐书》记载:皇帝向东迁都时,诏书传到太原,李克用哭着对部下说:“皇帝不会再回西边了!”他深知,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他派遣使者奔去询问皇帝的行踪,希望能够得到一丝安慰。然而,五月乙丑日,天子却下诏授予武皇“叶盟同力功臣”的称号,并增加食邑三千户,实际封地三百户。这看似是一份荣耀,但武皇却深知其中的苦涩。他知道,这不过是汴军为了笼络他而施加的恩惠罢了。八月,汴州统帅再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他派遣朱友恭在洛阳宫中弑杀了昭宗皇帝,辉王即位为帝。这一消息传至晋阳时,武皇面向南方痛哭流涕。他深知,这位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皇帝,如今却惨遭毒手。全军都穿上了白色的丧服,为昭宗皇帝默哀。武皇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但他也明白,此刻的忍耐和等待,是为了未来的反击和胜利。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昭宗皇帝报仇雪恨,重振武皇的声威。:()旧五代史品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