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然杀了田孝儒,却从来不曾怀疑他的忠心,心里对他还是很佩服,他保举的许多文官得到了重用,他的妻子并没有被问罪,被封的诰命也没有被剥夺,他的幼子后来还找了个理由被封了爵。在皇帝的心中,也确立了文官很硬,而武将不可靠的印象,文官集团在朝中彻底压倒了武将集团。张卫年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作为一个曾经的举人,他对于文官集团的认同和对于武将的蔑视都是刻在血液之中的。即便皇帝在圣旨中让俞不凡领凉州事,但只要他在凉州县令上还在任一日,就绝不可能把凉州的真正管理权交出去。这几十年中,凉州城虽然风雨飘摇,城内却一直很平安,从未发生过一次性连死二十余人的恶性案件。张卫年心中不爽,只觉得自己管理凉州几十年却从未有此类事件,俞不凡才来几天,凉州就出了这么大的事件,而俞不凡又扯到案件之中,其中必定另有文章。潜意识里,张卫年觉得这是一个阴谋,这场刺杀事件极有可能是俞不凡自导自演的,其目的,不过是想让凉州城内乱,他可以找借口干涉凉州地方事务,并趁机夺取凉州的实际控制权。刚才杜西川没到的时候,俞不凡正要求张卫年追查这些刺客的家庭,查清他们行刺的原因,而杨一平昨天晚上与杜西川达成一致,不愿意再追查此事,便假托说不认识这些人。这下张卫年更加觉得此事必有蹊跷,杨一平和俞不凡意见不一致,最大的可能是杨一平心里也不忿俞不凡夺了他的权,不想配合俞不凡搞这些阴谋。再加上这些年中,他和杨一平之间一向客客气气,彼此尊重,相互扶持,所以张卫年想也不想,立马支持杨一平的说法。等到杜西川和徐悲程的供词一说,张卫年心中更加确定自己的猜想。这件事就是俞不凡的阴谋!是俞不凡搞得事。他在心里暗暗冷笑!他张卫年虽然是个七品小文官,可在这凉州城,他俞不凡想要搞事情,还嫩着呢。看着俞不凡无话可说,张卫年假模假样的翻了翻案卷,开口道:“仵作的报告中说,死者一共二十一个人,其中十二个人死于杨一平的绣春刀,七人死于徐长老的巨剑,一人死于杜西川的匕首,一人死于杜西川的针刺。俞大人,我不明白,您是凉州卫的千户,武道极高,为什么连杜西川都能杀死两人,而您却连一个刺客都没有诛杀?”俞不凡想不出好理由。难道他能说,他一直在那儿摸鱼,只是想要借刀杀人,让那些杀手有时间可以去追杀杜西川吗?又或者说,他承受自己无能,被刺客围攻的时候,全无还手之力,他这个千户还比不上杜西川一个医士?看着俞不凡支支吾吾,张卫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想,也嘲笑俞不凡的计划漏洞百出,这么拙劣的阴谋手段,也想让自己上当,真觉得自己在凉州县衙内这几十年,全是白混的吗?张卫年突然觉得杜西川很不错,刚才他和杨一平在公堂上一直很被动,可杜西川一来,几句话便让攻守易势,现在他已经彻底掌握了主动。他的眼珠子不停地转动,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俞不凡想主动搞事,那他张卫年也不会客气,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做一做文章。他必须让俞不凡知道,这凉州城,姓张!俞不凡再也没了适才的嚣张气焰,张卫年心情极好,他发出一阵嘿嘿嘿的笑声,脸上挂着看似极为诚恳的表情,开口劝说道:“俞大人,下官觉得您还是应该说点什么,不然下官会很为难,无法结案啊!下官年纪大了,这凉州城反正无人愿意来,案子办不办好,倒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可是大人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日后必定要高升的,可不能为了这么个案子,影响了前程啊。”俞不凡怒不可遏,哼道:“昨天晚上杀手曾经用弩箭偷袭于我,我也曾与杀手恶斗,差点受伤,这点有目共睹。”张卫年问道:“此事何人可以证明?”俞不凡把目光转向杜西川。所有人都把询问的目光转向杜西川。杜西川点头道:“俞大人所说得是实情,杨大人首先发现了刺客,在他与刺客缠斗的时候,屋顶上出现了弩手,他们首先偷袭俞大人,是小人发现了弩箭,替俞大人挡下了那一箭,否则俞大人只怕已经身受重伤。”张卫年笑了笑,问道:“很好,俞大人,那下官更加不明白,杜西川曾经救了你一命,为何在那些杀手围攻杜西川的时候,你选择在一旁袖手旁观呢?”他故意点出这句话,就是要特别强调一个事实:刺客来袭的时候,杜西川救下了俞不凡,可当杜西川有危险的时候,俞不凡却在袖手旁观,幸亏徐悲程出手,杜西川才幸免于难。果然,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俞不凡,眼中均是鄙夷之色,徐悲程眼中的不满之色最甚,他是江湖中人,更重恩仇,又曾身在现场,自然更看不起俞不凡。难怪俞不凡一个人也没杀,不是杀不了,而是不肯杀。再想到俞不凡这些天来针对杜西川的种种,答案已然呼之欲出。昨天晚上的杀手,可能真的与俞不凡有关。而俞不凡刚才拼命要追查凶手的样子,也让人读出了另一种答案——贼喊捉贼、杀人灭口。俞不凡急了,连忙道:“本官当时不是不帮忙,只是本官连续与杀手作战,已经力竭,只能在一旁暂作休息!”这句话的漏洞更大,既然是刺杀,如果俞不凡力竭,那些刺客必定是要趁他病要他命,怎么可能给他时间“暂作休息”?张卫年下意识便想要这么问,可是话到嘴边又突然停住了,因为他还没有想好,如果俞不凡真的是这次刺杀事件的幕后黑手,这个后果是不是他可以承受的?:()凉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