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物的呈现,以及影片时不时地因为角色间的性格特征而爆发的戏剧冲突,占去了极大的篇幅。
这既可以作为影片成功的一大优点,却也使得电影很难再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案件走向上。
每一处转折,计算火车开过的时间、计算老人走路的时间、女孩近视眼的细节等等,都与原作无异;
但这也就够了,这些剧情的拐点,已经足够吸引住影院中观众的眼球。
坐在我身后的两个中年女士,从一开始嗤笑“居然不是3D”、“好多台词”,到最后开始激烈地分析剧情,甚至计算起每个陪审员这次是会投“有罪”还是“无罪”。
这足以证明,对于大多数走进影院而没有看过原作的观众来说,主线剧情已经足够了;应该是预见到了这一点,徐昂才把更多的心血投入到了角色和次要矛盾的勾画中。
而这恰恰让所有演员都嗨了起来。
其中,何冰一次次克制情绪后的突然爆发、北京侃爷吐槽完外地人后的幡然悔悟、韩童生谈起儿子后最终向真理屈服等桥段,都可以写进国内男演员的表演教科书。
还有全片的氛围营造,一个多小时的场景都是固定的,这个场子的打造不能不费点儿功夫。
《十二公民》虽然没有照搬原版,却也通过一场大雨前后的色温高低、光线强弱以及电闪雷鸣,很好地强化了辩论不同阶段的现场氛围。
最妙的是片尾一个雨后夕阳下的温暖长镜头,让观众随着演员们走出纠结,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自己的生活。
一部电影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解读,进而照射进现实的生活。
《十二怒汉》里展示出的内容,如权利义务的统一、美国的司法体制、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以及人性的阴暗、对生命的尊重、逻辑推理的方法等等,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
而更加中国化的《十二公民》,其意义更多的,则是向越来越浮躁、只要道德暴力不要法律真相的中国社会,传递一种探问真实、珍视生命的基本法律意识。
这很基础,直接说出来甚至很傻,然而,这却是我们中的大多数身上,所一直缺少的。
孟轻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看一部电影了,拍摄手法之类的暂时不提,人家这剧本的改编就很有韵味,核心的移植、价值观的国情化,包括人物设置,都很有新意;
不仅是他,万爷也觉得不虚此行!
当然,还有晚上的蜀道行,余味无穷!
“你们这次玩的大啊,特效都找了三家,老孟,你就不担心血本无归?”
宁浩在《唐探》之后,手里捏着两个大项目,一个是唐探2的剧本,还有一个则是他念叨了很久的软科幻题材;
《寻龙诀》剧组回燕京之后,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摄影棚了;
“有什么可担心的,亏了就当我花钱赚吆喝了!”轻舟接过刘诗诗递来的茶杯,微微一笑,拉着她在身边坐下;
宁浩的疑问,其实也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寻龙诀》立项之后,孟轻舟就没打考虑投资上限,一切按照最高规格筹备;
在启动之初,《寻龙诀》绕不过去的险恶大坑,就是得得满足《鬼吹灯》庞大粉丝群的严苛期许。
那么,想要还原,是不是把原作者搬过来就行了?
嗯,万重山干脆签下了天下霸唱,霸唱也全力配合了,从此只认这一家,甚至一起闭关写剧本……然后呢?
坑还是在啊,只是从一个大坑变成了若干小坑;
原着写得天马行空,想到哪儿是哪儿,节奏和信息量根本就不符合类型电影的叙事需求。
孟轻舟和乌尔善之间曾有句玩笑话,遇到过不去的关卡,天下霸唱在里,往往就拿出个炸弹炸了就了事。
而霸唱的新作,确有此任性硬转的问题。
但电影剧本,当然不能这么随意。
更重要的是,“灯丝”们对原着都如数家珍,再拍一遍,也无甚新意。如何才能推陈出新,保留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