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一面,就以为电影只要”好“就能赚钱。
即使是部”真好“的电影,是否赚钱也只占了不到50%的因素。
因为一部电影赚钱于否,第一不是看影片质量,而是看影片投入,制作投入和市场投入,以及市场目标,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明确了投入和市场目标,才有回收计划。
然后后面根据影片定位和内容,要知道怎么”卖电影“,就是宣传营销和发行环节,这块至少占50%。
所以,各种因素了解清楚了,反正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出结论说:电影产业规律是好电影赚大钱。
好电影对观众和创作者都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所以为什么优秀的作品总是集体出现,一拨一拨的。
至于产业和市场是另外一个问题。
那为什么还有大量的很烂的电影被制作出来?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不只是国内如此,全世界都一样,电影诞生以来就是如此。
最早一分钟的电影,在一个小盒子里放,只能一个人趴上去看,用的是爱迪生的专利技术,里面啥内容?看女人脱衣服而已,一个镍币看一次。
这一分钟微电影是否烂呢?无数、大量被生产出来。
电影是个比较贵的产品,还是个不太容易形成质量评估标准的文化产品。
只要有人愿意出钱,那就拍呗。
至于最后电影是个影史经典还是烂片,这个就不好说了。
现在电影史上不也经常给某个老片翻案嘛。
特别是国产电影,其实是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的。
要知道去年中国电影产量700部,今年肯定更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人,一种是不太在乎回收,玩一把,还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回收,被玩了一把;
这两种总结一下共性就是:无知者无谓,无所谓的谓。
这年头要看着一部称心的国产片,比中彩票概率还低,不信在淘宝上随便买个联票,总能中个五块八块的,但要花个五十八十得看个自己满意的国产片,自求多福吧。
大家别笑话,中国电影人创作水平目前能展示出来的,也就大概这样了。
这时代,容不下牛人。
中国电影最深刻的矛盾是电影观众的鉴赏水平和口味和国产电影品质两者间巨大落差形成的矛盾。
在目前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抱歉,这多年,废话说了很多遍了,依然没有看到真正有价值又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
做为观众能做的就是────“等”;
“等”──下一个宁浩;
“等”──下一个徐峥;
“等”──下一个姜文;
中国电影市场,用寻常眼光是看不到未来的。
“小迪,咱们也上去了吧,我刚问了,幂姐把人家咖啡厅给包了。”古力娜扎看了看拥挤的店面,回头对热巴说道;
“包下来了?”丫头听了小娜的话,惊讶的嘴巴都裂开了,幂姐太夸张了吧!
古力娜扎反倒是疑惑的望着她:“很奇怪吗,你大叔、峰哥,大头、唐嫣姐他们都过去了,这么多人、还都是明星,幂姐不包下来,店里安静的下来?”
有道理,热巴冲古力娜扎吐了吐舌头,和负责人招呼一声后,两人戴上口罩,在安保的带领下,走向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