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落雪看着屋里几个人觉得有趣极了,她在日本家中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生活气息。父亲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母亲也从来都是对父亲唯命是从,小心谨慎。家里的气氛虽然不是紧张,但却不缺少严肃。小时候她问过母亲,为什么自己爸爸不像邻居玩伴的爸爸那样和蔼可亲,总会在家里发出大笑的声音。妈妈告诉她,“你的爸爸吃了很多的苦,一时间还没有从苦难中走出来,我们要用我们的爱来让爸爸再次感受到温暖。”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做过一件违逆爸爸的事情。哪怕爸爸在干活时不小心伤到了她的脸颊,她都没有哭泣。她被爸爸手中的一颗铁钉划到了下颌,当时伤口很深,血流了很多。她看到了爸爸眼中的心疼和愧疚。她笑了,她知道爸爸还是深爱着她的。事后虽然及时得到了救助,但是一些痕迹还是无法消除。她没有怪爸爸,因为从那以后爸爸变了,变的爱说话,变的开始关心自己。但是家里还是始终缺少那种欢乐的气息,尽管她知道爸爸妈妈爱她就像她爱他们一样。她也想像胡唐月一样,搂着长辈撒娇,把生气挂在脸上,肆无忌惮的想笑就笑想说就说,哪怕最后被长辈斥责。张三看着胡唐月一副很厌恶自己的样子,突然觉得很无聊。自己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被人瞧不起很正常,这样争斗真没意思。和胡细书招呼了一声,就走出了房间。耳边传来屋内的欢声笑语,张三此时突然有些想家了。回到自己住处,打开《勒三针疗法》。这里才是他的心念之地。抛开脑中杂念,张三专心阅读。整本书籍不厚,图文并茂。到了晚上张三已经把全书通读一遍。书里的针法理解起来并不困难。顾名思义,这种疗法的核心在于一个“三”字。书中提到三者生也,三生万物,有生生不息之意。张三对这套针法的治神九字诀很有兴趣,定、察、安、聚、入、合、和、实、养。从针刺治疗之前的定神、察神,到问诊中的安神。从进针时医者的聚神、入神于针,到医患双方的合神,从以和神气,到补泄后留针实神及养神,强调治神。张三觉得里面有很多理念和自己所学回春针有相通之处。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只是其中很多细节还需要推敲,对勒三针的理念还要吃的更深一些才行。尤其是补泄手法。书中提到大补大泻,小补小泻,导气同精。三进一退为补,一进三退为泻。慢入快出为补,快入慢出为泻。这一切让张三丰富了见识,对针灸之术的认识也更深一步,对以神御气使气至病所这种传说中的境界也更加向往。此次天津之行收获的这两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临床足够张三消化一段时间。他相信自己针灸技术的进步指日可待。第二天胡复景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胡细书敲响了他的房门。整整一天张三几乎足不出户,胡细书也好奇张三在屋里做些什么。张三把两本书籍交给胡复景。这让胡细书有些意外,“都看完了?”看张三点头,忍不住考教了几句。结果是张三应对自如。胡细书也佩服这小家伙的记忆力,心里有些羡慕杨木头在凤凰捡到了一个宝贝。张三趁此机会向胡细书提出了对针灸以神御气的一些不解之处。胡细书摆摆手,“下针有时如脉诊,很多时候是意动。完全是个人的感知主导。”“我的感受不能代替的你感受,就像你手握50度水温的杯子可能会觉得温度刚好,而对我来说这个温度就会觉得烫手。”“针灸治疗如果你想进步,只有通过不断临床才有可能。闭门造车只学理论,那就只能是研究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只能算是空中楼阁。”胡细书说着还抬头看了一眼胡复景。胡复景已经习惯父亲的这种敲打,无非就是厚着脸皮认了就是,没有操作难度。张三点头表示受教。胡细书问他,“这次除了来看我这老头子,还有其他事情要办吗?”“本来没什么事了,这不是您又安排我给小海治疗嘛。”张三直言相告。“嘿。”胡细书一声冷笑,“快别提你的治疗了,本来是个把月就能治好的病,现在被你治的三个月能恢复健康就算不错了。”张三如遭雷击,“我的治疗是错误的?”他实在不能接受这个答案。病理医理都没有问题,觉慧大师的医理自己分析的也是完全正确啊。而且小海吃药后也有了药理反应。之前你不是还在说药力引出了患者自身正气吗?张三心里着实纳闷。胡细书看张三表情急忙改口,“治疗没错的,医理方向我认为也是正确的。”张三双眼直直瞪着他。胡细书对这种目光已经免疫,开口解释,“是药量的问题,你只记得一句话,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说完安静等待张三消化这些话。胡复景面有得色,这也是他的课题之一。他认为这是父亲对他的一种认可。张三细细琢磨这句话,却是没有头绪,脑中有许多个猜测不时涌现。屋里瞬间安静无比。胡细书不想让张三过于纠结这个问题,断然开口,“现在想这个是不会有结果的,还是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看张三看着自己,胡细书继续,“你复景哥在北京和人一起捣鼓了一个中医馆,最近缺人手,你去帮几天忙。”张三看看胡复景,“我手上有病人,短时间应该没时间。”他不太想去北京,杨老安排事情已经做完,他有些想回家了。“那孩子以后的治疗我接手了,你去帮你复景哥的忙。明天你和他们一起走。”胡细书斩钉截铁做了决定,不容置疑。张三无奈至极。胡复景看他有些沮丧,开始下场诱惑,“天继,你不是:()一路有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