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先生先回去吧,明日再来。
这个地方很不错,朕这段时间都会在这里。”
陆明看了看时间,差不多该休息了。
这种聊天,跟风趣的人聊天,有文化又不装逼的人聊天,那是一种享受。
就跟追剧和追小说一样,是让人沉迷又无法自拔的事情。
只是再好的事情,也要适当的停一停,停下来,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陆明就是这样的人,他会工作,但是绝对不会像秦始皇那样日夜劳作。
秦始皇那是没办法,没用可以任用的人才,也没有相对应的制度,所以凡是亲力亲为。
现在陆明思考的更多是全面战略,以及未来的规划。
有些事情可以解决的,那就现在解决,解决不了的,那就强行解决。
范蠡见状,顺势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陛下,小女西施从小就生活在此地,不如让她留下来,也好当向导,也能服侍陛下,可好?”“嗯,就这样吧。”
陆明也顺势接受了,如今是皇帝了,九五之尊了,有人送女,那就接下来吧。
况且四大美人,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这三个自己都收下来了,现在西施就再眼前,自己要是错过了。
那可真是一辈子的遗憾!
“草民告退。”
范蠡见状便磕头请安,随后才离开。
事情已经办妥了。
他算是谋划到了一份事业。
如今天下初定,还有很多的事情要解决。
尤其是统治时间还不长的中原和南方,世家大族更是如同过江之脚一般,要把权力收回来,让皇权的圣旨直达地方,依然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
自古以来就有说法,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
战国时期,秦朝一统六国后,便开始了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道路,摒弃了分封制,设立郡、县、乡、里、亭之制。
但是无论是秦汉,乃至明清,皇权委派的官员到了县这一级便结束。
乡绅便填补了县以下的权力真空。
这种权力一是“非正式权力”,二是“相对”的自治,在大型国策面前,依然要在县级官员的管辖之下。
而皇权不下县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国土辽阔……
而古代经济发展较慢,朝廷的财务有限,自然供养的官员也有限。
如果县以下还需要委派各级官员,那么选拔成本将数倍增高。
二是基本所有的父母官都是异地上任,所以到了一个新地方,没有帮手,为了使自己的权力能够执行,也要借助士绅及地方精英的力量。
三,乡绅最重要的特质并不是当过官,而是受过教育,封建时期普通人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基本在乡里识字就算是读书人了。
但既要中央集权,却又要乡村自治,文化的灌输就非常重要。
古代的知识份子并不是在生产知识领域的,而是在儒家文化范瞒内的,说白了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在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乡村,士绅们的文化领袖作用也尤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