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院中安静不少,众人皆是侧耳听。
徐氏也不卖关子,笑着把事情道来。
那男子是隔壁村的,先前就与柳寡妇相好,好了近一年时间,都没有成亲的打算。
他原来的媳妇生娃难产没的,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活下来的男娃,也不知道是没有母乳可吃,还是打出生就喂养的不好,身子很差经常生病。
家中兄弟好几个,为个小娃吃药的事没少吵架,他爹在世时,几兄弟妯娌闹的还不是太过份。
这不月前爹生病过世了,他娘是个性子软的,压不住几个儿子,吵着闹着要分家。
地本来就少,他兄弟又多,几个妯娌一合计,逼着他离家入赘给柳寡妇。
不同意,他娘就天天在他跟前哭,几个兄弟也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被逼的没办法,这王大柱就同意了。
柳寡妇来家问他落户的事,所以徐氏知道的很清楚。
赵春兰就问:“他家儿子多大?”
“十岁,跟桩子一般大,这王大柱比柳叶还小两岁呢,柳叶今年二十九,他才二十七。”
赵春兰啧一声:“再带过来一个,三个儿子,以后说亲可不容易。”
“是说呢,三个儿子差不多大,再过两三年栓子都能说亲了,他还算容易点,下面两个说亲才难呢。”
“王家那边地不分一垄,钱也没有一文,说是不用他养老娘。”
赵春兰又接话:“以后的事可说不准,他带个病秧子,地不分,钱再不拿就过分了。”
这柳寡妇咋就同意了?
博武一直抓淑惠,徐氏把他朝边上推推,才说道:“你们才来不久不清楚,那柳寡妇别看人黑黑瘦瘦的,相好的不少呢。”
这便说起柳寡妇的过往事,男人怎么没的,沾了哪些花花事,婆母断亲等等,俱都道来。
近的几个村都知道她这些事,且又带着两个儿子,不好结亲。
王大柱年轻,是个正经的壮劳力,既然愿意入赘,她也没有理由拒绝。
要挟绝后
柳寡妇与王大柱的结合,互相因为利益罢了。
一个被撵离家,一个缺壮劳力,又是一桩搭伙过日子的亲事。
徐氏那边感叹生的儿子多也不尽全是好事,喜月则在心里感叹兄弟间的血脉之情可以如此稀薄。
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能弃掉亲兄弟,亲侄儿。
也由此产生了些许模糊的念头,如果不能养育好孩子,那就不要把他们带到这个世上。
如果不能让他们吃饱吃暖,就不要生他们出来吃苦受难。
虽说一代代人都是这样苦过来的,心里并不认同人活着就要随大流。
也并不认为孩子生的越多,对这个家族越好。
徐氏走后,她帮着杜巧娘烧菜,在灶下说出这些,得到赵春兰的极致认同。
她说道:“虽说兄弟多了有助力,兄弟太多就容易产生纠纷,吃喝不愁我是愿意再生一个的,要像刚来时没吃没喝,我是不愿意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