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抗清名将是谁 > 第326章 东山再起安亲王(第1页)

第326章 东山再起安亲王(第1页)

燕京。内阁值房俨然已是大清的指挥中心,各地消息如同雪片般传至此处。有好,有坏。好消息有两个。一是清军在西北取得一场久违的胜仗,虽然秦州仍被吴三桂的叛军控制,但亲临秦州坐镇指挥的平寇将军卓布泰向朝廷发来奏折表示,城中叛军虽仍有万余,存粮却只够叛军支撑两三月,只要能阻止叛军自汉中方面的来援,卓布泰有把握破城。前提是叛乱的甘肃、陕西各府州县能尽快平定,否则围困秦州的大军也要面临断粮之危。陕西总督白如梅上折子说兰州系甘肃得失关键,而西北如今已无兵可用,独平凉王辅臣一军。因此白如梅希望朝廷能够调王辅臣率部收复兰州。燕京方面担心王辅臣有叛降吴三桂之隐患,为防万一不准白如梅所请,只另派理藩院尚书明安达礼为西北经略,前往尚未沦陷的甘州调集四府营兵并边墙驻防旗营全力收复兰州。明安达礼也是八旗老将,其是科尔沁人,隶蒙古正白旗,曾多次参与攻明战事。入关后随征李自成,又平定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叛乱,还曾于顺治十一年于黑龙江的呼玛尔城围攻罗刹军,因受阻于坚城火力及后勤困难被迫撤兵。顺治十五年以安南大将军驻荆州,不久率师东下支援江宁,败郑成功军于扬子江口,回朝后先后任兵部、吏部、理藩院尚书,戎马一生,以折冲御侮之才,擅长军事,是个让燕京上下都极为放心的中流砥柱人物。为加强明安达礼的指挥权,鳌拜以小皇帝名义下旨着西北巡抚、提镇、都统以下将军悉听明安达礼节制,兵马粮饷也都听明安达礼调发,“一切应行事宜,不从中制”。文武各官由明安达礼自行选用,吏兵二部不得从中掣肘;邻省用兵,应当救援的,酌量策应。也就是给了明安达礼在甘肃百分百的权力。另外从征召的八旗包衣健勇中拨了3000人交由明安达礼带往甘州。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东南耿、郑内讧导致围攻杭州的耿精忠被迫撤兵,这让浙江方面的清军得以大喘气,现浙江绿营和驻防八旗在杭州将军图喇指挥下渡过钱塘江向绍兴、宁波一带的叛军发起反击。平南将军赖塔也领八旗健勇进驻湖州,欲从严州、衢州一线攻打江西境内的耿军。眼下战况尚不明朗,总体利好大清。坏消息是中路战场征南将军达素急报,叛军主力自荆襄北犯,为阻叛军挺进中原,达素亲领主力前往邓州御敌。鉴于叛军来势汹汹,兵马甚众,达素希望朝廷能够征集更多援军至河南,防止叛军有偏师穿插其后方,封堵黄河各渡。燕京真的征召了一支援军。在各处告急无兵可用情况下,兵部郎中党务礼奏请选拔八旗家奴中的健勇者从军,鳌拜采纳了党务礼建议,三天就从在京王公大臣府上征召了三万多包衣健奴,同时又从京畿皇庄、内务府属包衣各佐领征召两万,配属一些侍卫、亲军拢共六万人。兵有了,谁来指挥却是大问题。鳌拜手中已经无人可用,放眼燕京能用的只有一个被强行赋闲在家的安亲王岳乐。这个岳乐不仅是太皇太后的敌人,也是鳌拜的敌人,因为岳乐反对八旗圈地,甚至在先帝顺治在时曾主张将圈占的旗田还给汉人,并在主政期间大胆启用汉人,提拔了不少汉官,直接触动了以鳌拜为首的上三旗利益。因而一些对岳乐心怀不满的八旗官员说安亲王是小太宗。加之顺治在时对这位堂兄极为器重,甚至还准备将皇位传给他,这就导致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在儿子驾崩后,第一时间联合四大辅臣剥夺了岳乐一切权力,强行圈禁在家。然而大清如今已经风雨飘摇,鳌拜手里能用的人都派了出去,总不能将这支好不容易拼凑的包衣大军交给一毫无领军经验的人吧。先前妥协用了康亲王杰书的教训血淋淋的摆在那。一些官员也上书建议启用安亲王岳乐,宫中对此不置一词,可能那个老女人知道外面已经乱作一团,不启用岳乐极有可能导致大清亡国。但究竟用不用岳乐,决定权还在鳌拜手中。鳌拜说不用,任谁说都没用。就在鳌拜举棋不定时,一直抱病在家的索尼却让长子噶布喇带话给鳌拜,意国家艰难如此,百官皆当团结对外,否则让叛军打到燕京,国没了,家更没了。也就是劝鳌拜启用岳乐。索尼此举一半出于公心,一半出于私心。公心是岳乐确是眼下最能扛起重梁的人,也极是能征善战,当能于中原力挽狂澜。私心是岳乐是他女婿,早年女婿落难时他这个岳父为了保住首辅地位不予搭救,搞的翁婿关系很差。这会劝鳌拜启用女婿,多少也能弥补一下当年错误。另外就是为家族利益考虑。其孙女这个月就要入宫与皇帝大婚,不管索尼愿不愿意,他赫舍里家都是皇家国戚。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儿孙考虑。难道真要让孙女婿将来继续受制于鳌拜么如此启用岳乐,将来就能起到关键作用。鳌拜愿意归政最好,皆大欢喜。不愿意归政,岳乐这个大将军王就是对付鳌拜最好的人选。索尼的劝说加之形势的紧张,终让鳌拜决定启用岳乐,以皇帝名义下旨授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领旨接印即率大军出征。岳乐得知朝廷终于启用他后,表现的很是平静,默默与福晋、孩子们告别后就领随员轻装前往德胜门大营。当晚召见了出征大小将校,又将兵部传来的各种消息结合地图研究一夜,次日黎明,岳乐以定远平寇大将军身份校阅出征将士,完毕即命出发。大军一路南下,沿途不许夜宿。搞的几万临时征召的包衣健奴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开小差私溜回京。随军的内阁舍人周昌见状当即向大将军王进言,请求大将军不要严明军纪,可下令三军凡所过州县村堡,悉听家奴抢掠。这个周昌字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昌落魄无依,后在亲人帮助下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保举为内阁中书。清朝的内阁中书只是个七品小官,周昌上任不久那位曾依附的显赫者便病死,使其无人提携,于中书任上一干就是七八年,三十岁了还是个在内阁打杂的小官。然其心中一直有大志向,只是苦于无人赏识,也没有机会降临。好在天不绝人之路,朝廷为应对吴三桂叛军进攻征召在京包衣从军,并准在各衙门供职的低级官员自请随军效力。在同僚们视南下为畏途时,周昌第一个报名随军,很快被安排在大将军王帐中为掌管文字机宜的幕僚。岳乐为人极重军纪,叫他纵兵洗劫且劫的还是大清子民,岳乐肯定不同意,并斥责周培公异想天开。周培公并未就此噤言,而是鼓起勇气道:“下官斗胆问王爷,是子民重要,还是大清的江山社稷重要?”岳乐没好气道:“自是社稷为重。”“既社稷为重,大将军便当听从下官劝谏”周培公提醒安亲王这次南下的六万大军,实际不过是群没上过战场的乌合之众,之所以南下无非是朝廷强令,家主逼迫。如此士气必定低落,且对朝廷还有怨言,倘若大将军王对他们仍苛以军纪,动辄严惩,包衣奴才们势必对大清越发离心离德。“这等士气到了战场上,大将军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同叛军拼死作战不成?下官虽只是一个文职,也无行伍经历,却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周培公意让包衣奴才们放手抢劫,只要得了实惠便不会对朝廷有怨言,且还会因为作战可以得到更多钱财而愈发卖力。“有钱有功,朝廷又捏着他们的妻儿父母,大将军就不必担心这帮健奴不肯用命。”周培公说完,默默后退三步。帐中沉寂片刻后,传来大将军王的声音:“可令军士劫掠,不得滥杀无辜。”“嗻!”周培公心喜之下忙出去将大将军的意思传达诸将,一听安亲王允许沿途劫掠,包衣健奴立时轰动,各自在军官带领下开始有组织洗劫沿途所经。当真是过一州劫一州,过一县劫一县,过一村劫一村。虽说岳乐不准包衣杀人,可洗劫过程从来伴随的都是暴力。大军南下不过半月,死于大清官军之手的各地百姓多达数万人,大量抢劫而来的金帛财货也被包衣们源源不断送往燕京。有御史得知安亲王竟允许军士抢劫,当即便要上书弹劾。可这些弹劾无一不被压在了通政司。鳌拜不仅没有责骂岳乐胡来,反而觉得岳乐这样做使其“贤王”形象一落千丈,纵使能打败叛军立下不世之功,也不虞影响他这个辅臣地位,等平定叛乱后甚至还能拿此事做文章进一步打击岳乐。当下也乐得让岳乐继续败坏自家名声。理藩院突然收到雪区五世大和尚来信。大和尚信中表示只要清廷承认吴三桂对云贵、四川、湖南四省的实际控制,明文天下永不削藩,并释放在燕京为质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则吴三桂愿意就此罢兵与大清修好。鳌拜对大和尚所谓居中调停不屑一顾,因为他知道大和尚和吴三桂私下关系密切,如果不是大和尚暗中同蒙古人将战马私卖给吴三桂,吴军也不可能打造出一支不弱于八旗的骑兵。早在顺治十六年吴三桂总辖云南军民事后,就利用川茶衰落的机会以交易茶叶为由暗中联络雪区,除了换取一定收入外,主要就是想从雪区“走私”战马入滇。云南本地所产滇马较为矮小,只适合作驼马使用,雪区除自身有西番军马外,背后的卫拉特也拥有大量蒙古战马,而大和尚和卫拉特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交好大和尚就意味交好其背后的蒙古贵族利益集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大和尚对于吴三桂伸出的“橄榄枝”一抛就接,于顺治十八年分别在云南北胜州和四川打箭炉同吴军开展茶马互市,前后数年总计往云南输入不下万匹上等战马,使得吴三桂的势力为之壮大。清廷虽探得此事,但因雪区不受清廷控制也无可奈何。“简直一派胡言,这和尚竟说吴贼举兵叛乱只是与文殊皇帝心意不和,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荒唐,荒唐至极!”主管理藩院的辅臣遏必隆对大和尚胆敢替吴三桂张目甚为愤怒,其口中所说“文殊皇帝”是雪区对康熙帝的尊称,蒙古人那边则称小皇帝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值房内的兵部尚书噶褚哈也是气道:“这和尚居心叵测,我看朝廷根本不必理会他,至于那吴应熊更是不能放,真把人放了吴三桂个狗贼就越发肆无忌惮了!”不同意归不同意,燕京总要给大和尚发个回文,毕竟这大和尚曾率三千官员和僧侣于顺治年间访问燕京,其一手建立的噶丹颇章王朝于雪区影响力很大,尤其蒙古人同这大和尚关系也密,要是恼了这大和尚,万一和蒙古人联手犯边,那大清可就真的是雪上加霜了。鳌拜让礼部侍郎泰壁图给大和尚回信,信中语气尽量温和,免得大和尚产生他念。工部尚书济世却认为大和尚既为吴三桂请和,不管这事是真是假,朝廷都可以利用此事做文章,散布吴三桂求和一事,从而打击叛军阵营,影响他们的士气。鳌拜当即准奏,让济世安排此事。吏部尚书阿思哈建议让被软禁的吴应熊给其父写信劝降,另外可以让吴应熊出席几次朝会,做出朝廷也有意同吴三桂和谈假象,以此迷惑吴三桂。若能就此影响吴军北伐就更好了。:()抗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