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锅店掌柜的安排下,他们住进了铺子旁边的客栈,简单修整后姜老太便去铺子厨房里炒底料,弄好底料后封好交给回云州的商行车队带回去。她们在鹤州修整时,京城这边收到了她们的去信。姜妈妈看着书信松了一口气,“按照她们现在的速度,应当八月初能赶到京城,到时咱们全家可以过一个团圆节。”姜策点了点头,“希望她们能顺利入京。”如今七月初,正是秋收之时,但是西北方向几乎颗粒无收,但朝廷为了补充粮库、增援边关,突增税收,层层剥削下去,以至于现在百姓怨声载道,多地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若是妹妹阿她们遇见恐会生事端,希望不要有任何意外。姜妈妈祈祷着:“一定要顺利啊!”鹤州因为要在鹤州小待几日,所以姜暖便按照哥哥之前写来的书信里描述的风土人情去认识了一下鹤州。鹤州位于几条官道中央之处,四通八达,是连接各个方向的必经之处,因此这里是除了江南京城以外,最大且全面的交易市场。南来北往的货商都会在这儿停留交换,商行的人会在这里采集各种物资,然后送回云州方向。当然这一次商行会去京城,主要是运送东西给长兴商行的东家,所以姜暖她们一路还会跟在后面,互相也有个照应。姜暖听说这边有药材市场,她便带着春生去转一转,到了地方便看到一条街都是卖药材的铺子,药味浓郁,隔得老远都能闻得见。姜暖带着春生四处转了转,最后在一处卖三七的地方停了下来,整个铺子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三七。姜暖看着三年生的三七问了问价格,“这些生三七怎么卖?”掌柜看了姜暖一眼,回了一句:“五十文一斤。”姜暖看了一眼这些三七,“价格不分品相和年份吗?”三七是按照个头的大小来分档次的,比如二十个三七是一斤,那就叫作二十头的三七,五十个三七才一斤的话,就叫做五十头的三七。一般来说,头数越少质量就越好,价格越高。头数越多,质量越差,价格越便宜。另外外表看着饱满均匀的价格也更好。当然这个前提是同一个年份的情况下,另外三七还有不同的年份,就和人参、何首乌等药材一样,年份越高药效越好,价格越贵。姜暖看着五年生的三七,“这个五年生的怎么卖?”掌柜看姜暖是懂行的,于是态度稍微客气了许多:“三年生的三十文,五年生的五十文,七年生的六十文。”(没有查到古代价格,就随便写的,勿深究。)姜暖怔了怔,“这么贵了?去年三年生的才二十文。”她虽然从来没有专门买过药材,但是在医馆做事,自然也知道一点大致的行情。“姑娘也知道那是去年的价格了。”掌柜解释道:“这两年一直干旱,药材收成也差,价格自然会上涨价许多。”姜暖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她问道:“我多买一些可能便宜一些?”掌柜说道:“姑娘,我们这些货都是被各大医馆订去的,没有足够的货卖给你,你若是买回家自己用可以在我们挑出来的这一框三七里选一选。”姜暖看着旁边品质差了许多的三七,“那我还是去旁的地方看看吧。”“姑娘,这整条街上的商铺基本上都没存货卖你,货商送来后就全部被买走了,现在边关战乱,加之干旱,到处都是缺少药材的,你不要这些话就只能去医馆买高价的了。”掌柜提醒姜暖,“医馆也不见得能大量买到,现在大家都囤货呢。”姜暖手中有一些存货,而且她也不是拿三七当饭吃,所以暂时没有买,“我再看看吧。”姜暖本来是看药材市场的,并没有囤货的打算,所以继续沿着街道继续逛,逛完一圈后发现确实如掌柜所说的一般都涨价了。而且商铺的订单排了很长,几乎都是货送到后就转送走,大家都只剩下一些挑剩下的三七。但这些东西也不会被丢掉,也会被医馆等人低价买走。姜暖看了一圈最后再买了二十斤品相稍好一点的三七和人参当归等药材回家。姜爸爸看着买了一大筐药材的姜暖,“你怎么买了这么多?”“我去交易市场那边转了转,看着这些还行,价格也还可以,所以就多买一点备着放家里。”姜暖解释道:“那边的药材都被人抢光了,下手晚了就买不到。”姜老太看着里面有三七当归,“多屯一点这个好,以后熬汤、泡酒、直接吃都行,以前隔壁老太太每天都要喝一杯三七酒,舒筋活络,八十多岁了走路比我还快。”